

國新辦白皮書展倡議十年成果 既為中國也為世界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10日,《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正式發布。裏面提及過去10年「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亮點紛呈,指出願景是各方共同加強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在當日於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透露,未來將不斷加強與共建國家數字經濟領域交流,拓展數字經濟務實合作領域,進一步推動發展紅利惠及各國人民,其中包括深化數字產業國際合作。白皮書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既是為了中國的發展,也是為了世界的發展。
當日發布的白皮書系統闡述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理念願景、實現路徑、實踐成就和世界意義,全面介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的豐碩成果,闡明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同各國一道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
「一帶一路」開闢現代化新路徑
白皮書指出,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給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積極貢獻,開闢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
「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亮點紛呈
在「新領域合作穩步推進」一節中,白皮書提到,「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亮點紛呈。共建國家加強數字領域的規則標準聯通,推動區域性數字政策協調,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與17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30個國家簽署電子商務合作諒解備忘錄,與1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關於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積極推進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數字交通走廊,多條國際海底光纜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構建起130套跨境陸纜系統,廣泛建設5G基站、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智慧城市等,對傳統基礎設施如港口、鐵路、道路、能源、水利等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中國—東盟信息港」、「數字化中歐班列」、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等重點項目全面推進,「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平台」實現多語言數據共享。
白皮書在願景中提到,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探索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助力各方實現跨越式發展。各方共同加強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加強科技前沿領域創新合作,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推動形成區域協同創新格局,縮小數字鴻溝,為共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跨境電商成貿易增長新引擎
談及數字絲綢之路,叢亮提到,跨境電商成為推動貨物貿易增長的新引擎,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11萬億元,中國企業提供的雲平台等服務、開展的「萬村通」等項目正在持續給各國民眾生產生活帶來便利。
叢亮透露,下一步,發改委將不斷加強與共建國家數字經濟領域交流,拓展數字經濟務實合作領域,進一步推動發展紅利惠及各國人民。重點有「三個深化」,一是深化數字經濟國際共識。依託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開展數字經濟交流合作,主動參與多邊機制和國際組織的數字經濟的議題談判,積極推進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在世界貿易組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框架下推動數字經濟治理規則構建,廣泛凝聚發展共識。二是深化數字產業國際合作。依託現有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合作機制,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網絡基礎設施、數字產業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拓展數字產業國際合作廣度和深度。三是深化數字經濟紅利共享。務實推進數字經濟的交流合作,鼓勵中外企業高質量開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智慧城市、遠程醫療、數字教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合作,發揮數字技術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改善社會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與共建國家的人民更好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