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丁是歷來第3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路透社

研究收入就業率性別差異 提供探索方向

香港文匯報訊 瑞典皇家科學院周一(10月9日)宣布,將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籍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戈爾丁,表彰她發現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背後的關鍵因素。戈爾丁是研究女性在勞動力市場參與情況的經濟學界先驅之一,評獎委員會稱讚她的研究揭示了性別差異持續至今的原因,為解決性別收入和待遇差距等問題提供探索方向。

長久以來,女性在全球勞動市場缺乏代表性,職場女性在多數行業的平均收入也低於男性。現年77歲的戈爾丁從1980年代起,開始留意女性勞動力在歷史上的角色,她陸續收集美國約200多年歷史的數據,研究收入和就業率方面的性別差異,以及這一差異如何伴隨時間推移發生變化。

女性勞動力市場參與率呈U形曲線

戈爾丁研究發現,女性勞動力市場參與率並非呈始終上升,而是形成「U」形曲線。從19世紀初,隨着人類逐步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已婚婦女可從事的工作逐步被取代,導致勞動參與率下滑。直至二十世紀初服務業蓬勃發展,已婚婦女的勞動參與率開始反彈。戈爾丁認為「U」形曲線背後,是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以及婦女對家庭責任相關社會規範的不斷演變。

避孕藥為女性職業規劃提供新契機

步入二十世紀,婦女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在多數發達國家,女性教育程度已追平甚至遠超男性。戈爾丁透過研究證明,避孕藥的發明不但大幅降低了女性墮胎的健康和經濟風險,更為女性的婚姻和職業規劃都提供新的契機,為女性在勞動力市場的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至今日,女性與男性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未見顯著收窄。戈爾丁認為部分原因在於,是否升讀大學等影響女性一生就業機會的教育決策,往往是在她們較年輕時作出,意味她們需參考母親等長輩女性的經驗。一名撫育子女長大後才重回職場或校園的母親,可能潛移默化影響女兒的教育和就業期望,長此以往,女性融入勞動力市場的進度和上升速度都會放緩。

戈爾丁的研究還提到,歷史上勞動收入的性別差距,多數源於男性和女性教育水平及職業選擇的差異。如今女性教育質素顯著提升,收入差異反而集中在從事同一職業的女性之間,往往在職場女性生育首個子女後,她與同職業及同級別女性的收入差距開始出現並拉闊。

戈爾丁是歷來第3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評獎委員會強調,「得益於戈爾丁的開創性研究,我們對影響收入性別差異的潛在因素,以及未來或需解決的勞動力市場性別障礙,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戈爾丁將獨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781萬港元)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