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製造的首顆商業衛星「香港星」。
◆ 香港「創科博覽2022」曾展出中國「飛天」艙外航天服,吸引學生參觀。 資料圖片

提到衛星發射,大家第一時間想到什麼?多數人可能會想到航天發射場上點火升空的火箭。中國的發射場,有的深居內陸,地處沙漠;有的位於高原地區,群山環抱;也有地處低緯,毗鄰廣闊海域。這些發射場的共同特點都是地廣人稀。

如果在地少人多的香港發展航天科技產業,是不是就等同白日做夢?

合力研發衛星 實現「白日夢」

雖然香港難以實現衛星發射,但香港研發和製造衛星卻有足夠條件和實力。

一個多月前,香港科技大學與內地衛星公司合作研發的「香港科大─雄彬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本港高等教育界首枚發射的衛星,可提供最新的實時影像和遙感數據,應用於環境監測和災害預報。

衛星升空不久,即9月初,香港接連受到超強颱風和世紀暴雨的侵襲,「雄彬一號」衛星已發揮功效,協助分析暴雨過後全港山泥傾瀉的分布與受災狀況。

另一邊,經過9個月的研發、組裝和測試,香港製造的首顆商業衛星——「香港星」在9月面世,並計劃於11月底在廣東陽江市海域發射。「香港星」搭載了高解析度光學相機,可提供全球亞米級可見光遙感圖像,同樣能在防災減災和發展智慧城市等領域發揮所長。

未來將誕生「港產太空人」

一直以來,香港都在國家的航天發展擔當重要角色,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的團隊,研發出月壤採樣裝置和「火星相機」,多次參與到國家航天任務。如今,「雄彬一號」衛星和「香港星」的出現,更說明香港發展航天科技並非天方夜譚。

實際上,在香港實現航天夢的路上,國家一直是最強大的後盾和支撐。去年國家啟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首次在香港地區選拔載荷專家,大家都期待「港產太空人」誕生。據悉,香港多名候選人已進入定選階段,預料今年內會有好消息公布。

國家對香港的創科發展寄予厚望,「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的科研成果當然不止航天科技一個領域值得關注,若想了解香港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領域的一系列創新成果,如何落地轉化和應用,不妨留意團結香港基金推出的《科技探索香港創新活力》資訊短片。

作者:郭立新

簡介:以獨特視角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和人情事物,帶領讀者全新感受當代中國。https://www.ourchina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