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考古遺址公園
◆婺州古城
◆黃大仙祖宮

世界稻源 上山考古遺址公園

位於浙江浦江縣黃宅鎮上山村的上山遺址,遺址發現於2000年,經四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口盆、石磨盤、平底盤等1,000多件文物,經碳十四年代測定,遺址距今約10,000至8,500年,為長江中下游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萬年。上山遺址是世界最早的炭化稻米、世界最早的彩陶和中國最早的定居村落遺蹟。陳列館中有一粒炭化的稻米,在放大鏡和燈光下,其表面呈現出斑駁的焦黃色。這是2006年從上山遺址中發現的一粒完整的炭化稻米,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粒馴化稻米。它為「栽培水稻起源於中國」提供了最早的證據,是改寫人類文明史的重要發現。

雙城格局 婺州古城

婺州古城地處義烏江、武義江、金華江三江交匯口,與五百灘江心洲、燕尾洲遙遙相望,形成「兩洲相望,三江匯流,城水相依」的山水古城格局,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是中國罕見地擁有府城和子城雙城格局的古城。子城始建於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以前,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婺州古城歷史上是府署、監察、試院、文廟的聚集地,是古代婺州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古城內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八詠路、酒坊巷、鼓樓里、熙春巷等歷史街巷,擁有太平天國侍王府、八詠樓、萬佛塔、保寧門等知名景點,各級文保單位和登記在冊的歷史建築54處。

江南最大道觀 黃大仙祖宮

金華是黃大仙故里及祖庭所在地,而金華山黃大仙景區位於雙龍風景名勝區內,以洞奇、石怪、山青水秀及黃大仙文化為特色,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江南最大道觀——黃大仙祖宮。宮殿建築群佔地1.8公頃,海拔562.8米,進深716米,七進階祖庭由19處宮樓、閣、台組成。棲主神的赤松宮、三清宮分別佔地1,000平方米,屋高20米上下的重樓高閣,這在中國道教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尤為奇特的是在赤松宮與靈宮殿之間有一個祭壇,直徑18米,佔地255平方米,當站在祭壇陰陽界處,就能聽到強烈的回音和鳴,遂命名為天音祭壇。黃大仙文化源於金華,走向香港,進而走向世界,自2003年以來,香港嗇色園、元清閣、儒釋道同修會等宗教團體多次赴金華交流互訪、尋根朝拜。

非遺傳承 中國婺劇博物館

婺劇俗稱「金華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了高腔、昆腔、亂彈、徽調、灘簧及時調六種聲腔,「文戲武做,武戲文唱」是主要表演特色,迄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位於金華燕尾洲公園內的中國婺劇院裏設有中國首個婺劇主題博物館,3,000多件藏品分為7個主題進行展陳,分別展示了婺劇的歷史脈絡、獨特魅力、輝煌成就、文化演變、後輩傳承、舞台與道具以及戲班與劇團。近年來,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曾七次受邀到香港演出,其中三次參加香港中國戲曲節演出,在香港已有一大批婺劇的忠實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