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瑞典文學院周四(10月5日)宣布,將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挪威作家福瑟(Jon Fosse ),「表彰他創新的戲劇和散文,為難以言喻之事發聲」。福瑟是一名享負盛名的作家和劇作家,瑞典文學院表示,「他以挪威尼諾斯克語(又稱新挪威語)寫成的作品涵蓋多種體裁,包括豐富的戲劇、小說、詩集、散文、兒童讀物和翻譯作品。他是現今作品在全球演出最多的在世劇作家之一,其散文也愈來愈受到認可。」

64歲的福瑟出生於挪威北部城市海于格松。7歲時遭遇一次嚴重意外讓他險些喪命,這段經歷對他的寫作生涯產生重大影響。福瑟後來考入卑爾根大學主修比較文學,開始其文學生涯,他的處女作長篇小說《紅,黑》於1983年出版,首部戲劇《而我們將永不分離》於1994年首次搬上舞台。

福瑟用挪威兩種官方語言之一的新挪威語寫作,該語種源自挪威西部各種方言,使用人數佔挪威人口約10%至15%。福瑟用新挪威語寫就的作品表達簡潔,具有獨特的節奏和音律感。福瑟也演奏小提琴,他提到自己青少年時期練習寫作時,經常嘗試為音樂作品創作自己的歌詞。

國寶級作家 作品擁獨特美學風格

福瑟在挪威被視為「國寶級」作家,其作品已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他的寫作風格鮮明,語句往往較為簡短,不依靠情節、人物和戲劇衝突等傳統元素取勝,但具有強烈情緒衝擊力,配合對白中強烈的節奏感和音樂感,抽象地探討人的生存狀態,在當代劇作家中擁有獨特的美學與戲劇風格。

作為繼易卜生之後的挪威最知名劇作家,福瑟常被文學界形容為「新易卜生」,不過他的作品與易卜生經典的社會問題劇目有明顯區別,帶有荒誕派色彩,他也被視為繼承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荒誕派戲劇代表作家貝克特的風格。

2010年,福瑟榮獲易卜生國際藝術大獎,該獎項被視為戲劇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易卜生獎委員會在頒獎辭中形容,「福瑟在戲劇創作生涯早期就選擇奠定獨特道路,愈來愈深地挖掘存在主義的、帶有部分宗教色彩的寫作風格,在當代戲劇界獨樹一幟,他創造了一個自成一格的戲劇世界,如同一個宇宙、一片大地,自他居住的西挪威延伸至全球。」福瑟還於2007年獲法國國家功勛獎章,以及於2014年獲歐洲文學獎。

謙稱獲獎是對他「以文學為第一目標」的嘉獎

早在今次獲獎前,福瑟已多次被視作諾獎奪獎熱門人選。瑞典文學院透露,福瑟是通過電話知悉自己獲獎,「他當時正在挪威鄉下開車,不是每個獲獎者都相信我們打的電話。」他對獲獎感到「不知所措且有些害怕」,並謙稱這只是對「以文學為第一目標」的嘉獎。福瑟將獲得1,100萬瑞典克朗(約782萬港元)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