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杭州的家》,布面油畫,私人收藏,1947,65x80.7cm
◆展覽吸引眾多觀眾入場觀看並拍照留念。 茅建興 攝
◆1985年趙無極繪畫講習班。 受訪者供圖
◆《大教堂及其周邊》,布面油畫,私人收藏,1951,97x130cm
◆《向塞尚致敬 雙聯畫》,布面油畫,私人收藏,2005,162x260cm
◆《向弗朗索瓦茲致敬-23.10.2003 三聯畫》,布面油畫,私人收藏,2003,195x324cm
◆《錫耶納廣場》,2020年趙善美女士捐贈,布面油畫,M+博物館藏,中國香港,1951,50x45.5cm
◆《亨利·米修解讀趙無極的八幅石版畫》,石版畫,私人收藏,1950,45x65cm。攝影:Antoine Mercier

「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 杭州啟幕

作為杭州第19屆亞運會重要文化項目、2024中法文化旅遊年項目、浙江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重點項目,由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與趙無極基金會聯合策劃的「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近日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式啟幕。特展展出了趙無極的油畫作品129件,及重要作品和相關文獻共200餘件,這是在中國舉辦的亞洲最大規模趙無極回顧展,也是這位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華人藝術家對中華文明之根的禮讚,向世界展現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傑出成果。◆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茅建興

圖片版權:All works by Zao Wou-Ki : ⓒ Zao Wou-Ki-ProLitteris, Zurich.

本次特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法國駐華大使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中國駐瑞士大使館特別支持,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教育廳、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美術學院承辦,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法國文化中心、佳士得協辦。以高質量的展覽呈現可信、可愛、可敬的趙無極的藝術世界。

趙無極是享譽中外的華裔法籍著名畫家。1920年出生於北京,1935年入讀國立杭州藝專(中國美術學院前身),1941年留校任教,1948年赴法深造,1985年受文化部邀請回母校(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繪畫講習班。2003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終身院士,2013年辭世於瑞士。他融通中西,創造了極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其作品系統收藏於全球150餘個重要博物館及美術館,如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獨特貢獻。

本次特展匯聚了來自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法國賽努奇博物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中國香港藝術館、中國香港M+博物館、中華藝術宮、蘇州博物館、德基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等藝術機構、趙無極夫人弗朗索瓦以及世界各地重要收藏家的藏品,展出其油畫、水墨、水彩、版畫、瓷繪作品以及相關影像文獻等,以「兩個傳統」、「融會共生」、「如鏡他山」、「無限生機」、「如詩如畫」、「成為無極」六大版塊多角度系統地梳理了趙無極在不同時期的藝術探索。趙無極自1949年起不斷實驗版畫創作。本次特展還設特別單元精選趙無極與亨利·米修、勒內·夏爾、克勞德·羅伊等西方文人共同創作的版畫書,以繪畫與詩歌的互文關係,直陳畫家的詩心,呈現其對生命的體悟。特展於即日起至 2024 年2月20日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

「我自中國走出,使我能再走向中國」

趙無極的藝術生涯萌生於杭州,西湖是縈繞在趙無極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藝術現場。他的藝術道路與中國文化、母校的學術精神緊密相連。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策展人余旭鴻說,40年前的1983年,「趙無極畫展」在學校美術館巡展,展出作品30餘件,取得空前反響。20年前的2004年,趙無極先生與夫人來到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現場考察,籌備在母校舉辦回顧展,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實現。今天,趙無極先生的一生力作重返杭州,這是他的文化尋根之旅,也是完成他20年前的夙願。此次展出的重要作品就有以杭州為主題的《我在杭州的家》《父親的花園》,以及三聯畫《向我的朋友亨利·米修致敬》《向弗朗索瓦致敬》、雙聯畫《向塞尚致敬》等代表作。

「2024年1月27日,是中法建交60周年紀念日,也是『海外藝術運動社』成立100周年,在2024中法文化旅遊年之際,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與趙無極基金會,歷時5年聯合策劃舉辦『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具有特殊意義。希望以此展覽,讓大家走進可信、可愛、可敬的趙無極的藝術世界。」余旭鴻說。

趙無極曾說:「我自中國走出,使我能再走向中國。」趙無極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和家國情懷,一生致力於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性詮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藝術典範。「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是一個傳統與現代有機銜接的藝術現場,是一次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是經由「結合」而形成的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的一種實踐轉化。

「我讓畫面呼吸,畫面替我呼吸」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表示,趙無極是現代藝術史天空中的一顆絢爛星辰,更是中國美院學術譜系中的一座歷史豐碑。趙無極的藝術融合了兩個傳統,他「在巴黎重新發現了自己的中國文化之根」,他甚至說「是塞尚幫助我重新成為中國畫家」。他在中國古典和西方現代之間互為體用,雙手互搏,或以保羅·克里式的現代繪畫語言摹寫甲骨金文的拙樸古意,或以表現主義的狂飆塗抹響應草書的筆勢與章法,或以山水畫的丘壑內營演化渾茫天地以響應莫奈,或以奇崛的構圖、恣肆的筆法致敬屈子與李白。

趙無極說:「我讓畫面呼吸,畫面替我呼吸。」在高世名看來,趙無極畢生保持着繪畫的天真與本能,因而他始終相信繪畫,繪畫對他來說也始終是自由而快樂的事。面對五花八門的新興媒體,面對無限生成的AI科技,我們從他身上重新確認了對於繪畫的理解與信心。「趙無極在對象與現象、物象與意象、抽象與具象之間自由穿梭,他的畫不描述任何實在的對象,卻可以讓人長久面對,靜心沉思。這是大多數當代繪畫無法企及的。」

「我的畫成為情感的指標」

趙無極的畫,一方面去文學化,常以日期來命名;另一方面,卻有着強烈的詩的意味。1958年以後,趙無極的作品都以完成的日期為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說,這種無題之題,以日記的方式記錄着他的種種人生境遇,裏邊有思鄉之山,有喪妻之痛,有行旅的焦灼,有無望的長鳴。他以繪畫的方式放牧心中的山水,放牧每一日的心靈遠望。山水中時而高看,時而低往,那種大把刷子的揮灑,那種長毫軟鋒的長線,記寫他每一日的氣息,記寫這種氣息所經歷的不安和苦鬥,最後歸於心靈相安的那個世界。趙無極曾不無感慨地說到:「有時在凝視一幅已完成的作品時會吃驚地發現,它表現了我的憤怒、我的平靜,或者是激動之後再趨平靜。我的畫成為情感的指標,因為我毫不隱諱地留注我的情感與心境。」

現場觀賞趙無極的原作,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用筆用色,許江還記得在講習班的時候,趙無極喜歡用大刷子,當時還打算成立一個刷子畫派。「這次展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趙無極的大刷子,一把刷子刷一種顏色,洗得乾乾淨淨,通過『塗抹提按皴擦』等諸多的隨心率性的動作來實現某種植物一般肌理和線條的效果。趙無極將他對油畫油色的理解畫入了東方的渾茫氣象,並以織維般的線條來書法中國山水的撇捺。趙先生是用油的大師,他的語言中不僅有東方的儼然之氣,還有油色氤氳揮灑的風雅,這份風雅中有狂倒,有輕浮,有放拓,有收斂,有光感的炸裂,有心靈的震暢,有激情詩性,有人性的最高級的精微之感。只有真正看原作,才真正了解他,才能與他有一種會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