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荷

公園花壇邊,有一塊石頭,很平展,有時我下樓去乘涼,就在這塊石頭上坐坐,等待我家狗狗玩耍盡興,再帶着牠回到家中。淺秋,我每天都會去公園乘涼,那塊石頭就像私家座椅一樣,為我準備,光滑而合適地供我坐着,靜靜地觀察周圍散步的人們。

然而有一天,當我再次走近那塊石頭,意外發現,旁邊竟然生長出一簇馬唐草,我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生長出來,妨礙了我對這塊石頭的依靠,搶佔了這塊屬於我的領地。馬唐草,是我小時候常見的一種草,每當媽媽下河洗衣時,就從路過的田坎上,薅一抱回來,將它們曬乾,就成了引火做飯的好材料。它的根系不發達,輕輕地一抓,就從土地裏拔出來了。

每一次下樓乘涼,我都會不自覺地看向那簇馬唐草,彷彿感受到,自己與它命運的某種聯繫。那天我在公園裏尋找,這才發現,附近到處都是馬唐草,那種生生不息的狀態,如同一把鑰匙,一下子打開了我記憶的大門。我可以清晰地想起,小時候幫媽媽薅草的場景,那時的我正年幼而天真,滿心期待着媽媽燒出美味佳餚。看着這些熟悉的馬唐草,腦海裏就會浮現出那些溫暖的時光。

馬唐草是一種十分普通的野草,綠地邊角、山野坡地,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對生長環境從不挑剔。早春冰雪還沒有融化,馬唐草就勇敢地探出地面了,一枚枚綠針似的小芽鑽出地面,在一些泥石之間,沿着一條獨特的線路匍匐生長,傾斜的葉莖度過夏季綠氈般的日子,到了秋天便開花抽穗。它的葉莖纖細,曲線優美,在9月的晨景裏,跟着風向飛飛揚揚,散發出其它野草所沒有的魅力。

那是一支靈動的曲子,任你在鍵盤上怎麼敲擊,都能和着它的舞姿,敲擊出一段優美的旋律。它和那些不起眼的野草相互為鄰,比如狗尾巴草和一年蓬,卻只有馬唐草能在其間搖出美妙的身姿。馬唐草的繁衍力非常強,不僅我看到的野草之中有它,任何一片草地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開花,花和植物的顏色一樣,沒有花瓣,隨着秋季的到來匆匆結束,完成植物繁衍的使命。

有些人在外流離失所,為了生活不斷地遷徙,無論走到哪裏,都無法被當作本地人看待。在外人眼中,他們永遠是些外來者。直到這一代人離去,才會有下一代視他們為外來的主人。而草卻不同,誰都不知道,草到底有多少個家鄉,是否擁有自己的原生地。但無論經歷怎樣的漂泊,它們始終不會脫離自己的根基。即使漂泊遠去,一旦種子接觸到土壤,也會在那裏扎下根去,得到一次生存的機會。強烈的適應能力,使它們能夠在路邊、山坡、城市裏的角角落落,或沙漠裏生存,甚至形成一個屬於它們的王國。它們並不憐惜自己的生命,根鬚輕而易舉地就會脫離土地,且不保留一粒泥土。與水土分離的馬唐草不久以後就乾枯了,它的死亡在草的感知裏像是無痛無楚。它鍾情於泥土,卻又不依賴於泥土,這種現象令人嘆為觀止。

它的花也並不叫花,總狀花序呈指狀排列,由3個或者4個花穗組成,穎果透明呈橢圓形。有人拿馬唐草的花莖鬥蛐蛐,還給馬唐草美其名曰「鬥草」。將馬唐草的花莖用手輕輕地從草心裏提出來,從中間劈開,把花穗反向擼去,草莖上便會留下一撮柔韌的絨毛,這就是舊時人們鬥蛐蛐的常用工具。馬唐草還是一種優良的牧草,它富含蛋白質等豐富營養,粗纖維含量少,牛、馬、羊等家畜都愛食用,吃相看上去如品甘飴,故而被人們稱之為「馬唐草」。草們彼此息息相通,卻也能以孤獨的姿態獨自生長,哪怕只有一棵草存在,也能從春到秋,從幼年到成熟,完成作為草的使命,只要人類不去干擾。馬唐草的存在是一種生命的奇跡,它用自己的堅持和適應能力,教會我們怎樣堅守希望,在逆境中生存,保持頑強的生命力和堅韌的品質。轟轟烈烈的草們告訴我,要像馬唐草一樣抵達自己的夢想,需要堅持不懈,不管遇到多麼大的困難和挫折,都要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茁壯成長,展現出自己的活力與生機,創造出美好而多彩的生活,實現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這就是草和人類命運共同相通的地方。

馬唐草還是一種非常有韌性的編結材料,它可以用來手工編結各種小玩具,如小扇子、小花籃、小鳥、小兔子等。搖曳開花着的馬唐草,花序下面有一根纖細的莖稈,用手捏着輕輕地一提,一根披着油光的馬唐草莖稈就提出來了,纖細的莖稈加上毛絨絨的花穗,媽媽用它們給我們編結過很多有趣的玩具。不管是什麼樣的玩具,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就能編結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它們不高檔,也不華麗,卻給了我們無盡的樂趣。這些編結的物品,不僅可以當玩具,還可以用來裝飾書房和書桌,為黯沉無光的室內,增添一份童趣和綠意盎然的色彩。

如今,歲月使然,我不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孩子,而馬唐草卻還是那個馬唐草,它們纖細的葉子順從地護衛着那些草秸和花穗,像一個個忠誠的衛士,守護着它們的生命。我能看到它們在高天之下競相呼應,株與株之間展開一場又一場的美妙互動;我也能站在公園的一角,將長長的視線投向馬唐草,它們會在清晨的陽光中展露活力,也會在黃昏的晚霞裏顯現出滄桑。它們以微小而樂觀的存在,訴說着生命的力量和堅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