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廣濟)香港的士管理人協會主席梁達壯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電子化道路收費是必然趨勢。業界支持特區政府推動,然而特區政府在推出易通行時,低估了香港的士行業的複雜性,以至於易通行系統未能完全與行業實際狀況匹配,導致各種問題出現。

「我們並不是一架的士由固定的ABC三個司機、分時段駕駛這麼簡單。」梁達壯直言,香港的士業的複雜性相當高。一般而言,車主購買的士後甚少親自打理,大多交予車行管理,而車行又會將的士判予不同的打理人打點,「譬如車行將幾十部甚至上百部車交給一個熟悉東區環境的打理人,這位打理人又會將車輛分配予譬如北角、筲箕灣等不同區域的打理人,一個打理人通常管理十幾至二十多部的士。」

的士與司機 均頻頻調換

最複雜處是打理人、司機經常調動,加上司機的流動性高,一輛的士每天都可能由不同司機駕駛,「一架車今日可能早晚兩更兩個司機,聽日又可能早中晚三更三個司機,後日仲可能邊個司機唔得閒搵親戚朋友替更,呢啲都係正常運作。」

同時,除了少數單頭車主外,一名司機並非只駕駛一輛車,「現在每位司機一個禮拜最多可能會駕駛三四輛不同的的士,這些的士又隸屬不同車隊或車行。」梁達壯說,就連車隊中的車輛也有流動性,「譬如我的車隊某日有些車要維修,就會找其他車隊借車,又或者有新加入或退役車輛。」

由此可見,每輛的士並非固定司機,每名司機都可能駕駛不止一輛的士,而每個打理人所管理的車輛及人員都時有變動。持份者多且流動性高之外,追款制度亦不簡單。梁達壯表示,當的士租出後,司機使用隧道及收取乘客隧道費,故司機有責任繳付隧道費及相關罰款,但在法律層面上,一旦欠交相關費用,運輸署只會向車主或打理人追數。

打理人做磨心 硬啃欠款

他指出,若一再逾期繳交欠款及附加費,車主就會最高被罰款5,000元,更影響日後續牌成功率,所以車主比司機更受害。打理人就夾在車主與司機之間,為維持和睦關係,打理人有時要「硬啃」罰單,以維持合作關係。

作為打理人的城市的士車主司機聯會主席莊永德共管理超過20部的士,9月5日當天,車隊所有的士未成功扣費的賬單多達32張,「破晒紀錄,點搵晒用過嘅司機出嚟追數?我即日向易通行公司查數,過咗兩日都無回應,搞唔掂嘅話唯有自己埋數。」

他表示,通常每周與司機對數,「啲司機記得自己行過,或者他們易通行App顯示有未付清款項,基本都會畀返錢我,但問題在於有啲司機真係唔記得行過,或者App完全無顯示該行程,我又搵唔到係邊個司機用過,唯有自己硬食。」

莊永德估計,自易通行實施以來,自己已代為支付數千元未能扣款的隧道費,「有時一個禮拜就要貼千幾蚊,目前仲有6,000幾蚊糊塗賬未交,加埋之前已交嘅,我諗已經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