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香港西貢一帶屢次發現藍鯨等鯨目動物出沒,吸引不少人前往觀鯨。但其後警方在西貢牛尾洲海域發現一具布氏鯨屍體,經調查後發現此鯨死於螺旋槳割傷其背部。
這次事件讓我們看到,自然界及海洋不僅屬於人類,也是人類與其他生靈共享的地方。我們不應僅出於好奇心令其他動植物感到不適,在照顧自己需求的同時,也應體諒他者立場。
鯨魚對氣候有降溫效應
鯨魚不僅在海洋生態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存在也對全球碳循環與氣候變化產生重要影響,牠們對地球氣候具有顯著的降溫效應。
首先,鯨魚是強有力的「碳吸收者」。牠一生將大量二氧化碳吸入體內,二氧化碳為主要溫室氣體。當鯨魚死後,其屍體及所吸收的碳,會永久儲存於海底,避免其返回大氣。據統計,成年鯨體內囤積的碳量可媲美百棵樹。
此外,鯨魚的排洩物含有海藻等浮游植物生長必需的鐵與氮。每當牠們呼吸,都會將這些營養物送上水面,供浮游植物吸收,促進海洋初級生產力。浮游植物為海洋養分鏈基礎,其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亦然。
保護鯨魚乃是保護地球。牠們對碳循環與海洋生態的維繫至關重要,亦為我們抵禦氣候變化提供了緊急防線。我們應確保鯨群長存,並致力於海洋意識教育與保護工作。
◆ 洪文正(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www.hknetea.or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