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歷史悠久,相傳是上古時期帝王堯、舜、禹建都的地方,留存下眾多文物古蹟,特別是種類豐富的古建築,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那麼山西有多少「地上文物」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及山西省文物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山西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逾5.3萬處,古建築文物逾2.8萬處,是中國現存各類古建築最多的省份。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等列世遺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國保」)單位共531處,當中有超過410處是古建築,自1996年至今穩坐「國保」第一大省的位置。山西的平遙古城、五台山和雲岡石窟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山西古建的年代,上溯唐朝,下至民國,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木構古建築千年來的演變軌跡,因此山西也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其古建築不僅數量多,還擁有許多「中國之最」。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殿堂型建築實例。山西永濟市的黃河蒲津渡遺址,是唐代最大的橋樑工程之一。
至於位於山西大同的恒山懸空寺,更是中國最著名的懸空寺之一,始建於北魏,現存建築是於明清時期重建。40多間房屋全靠數十根木柱支撐,建造在半山懸崖之上,令人嘆為觀止。
還有山西的應縣木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已有900多年歷史,高逾67米,平面呈八角形,以木結構為支撐,設計科學、構造完美。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曾感嘆,這座木塔是「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
戰亂小氣候乾 有利古建保護
山西為什麼能留存這樣多古建築?主要是因為地理位置封閉,受戰亂影響較小;加上氣候乾燥,有利古建築保護。當地政府近年亦非常重視古建築的保護,於2017年啟動「文明守望工程」,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至2021年已完成文物「認養」238處。所謂「認養」,就是發動民間力量,以自願的形式保護古建築。企業和社會人士通過出資修繕獲得古建築一定年限的使用權,並擔負使用期間的養護責任。
此外,山西在2020年成立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負責全省地上不可移動文物的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包括文物科技保護、數碼化保護等。
作者:郭立新
簡介:以獨特視角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和人情事物,帶領讀者全新感受當代中國。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隔星期一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