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田葵青重災區 教育局推算明年小一生續減4,000人
新學年開始,隨着香港的適齡學生人口出現結構性下降,小一縮班情況持續。根據最新發布的《小學概覽2023》,2023/24學年共有79所小學縮減90班小一,減去部分小學擴班數字,全港小一的淨縮班數為61班,以沙田及葵青最多,屬縮班重災區。按教育局早前推算,明年升小學生進一步會減少4,000人至53,300人,來年官津小一學額則減少逾1,500個,收生不足危機持續。有教育界人士認為,特區政府應推出更強力、有效措施和作長遠規劃,以防止本港學校持續「縮班殺校」和保持足夠學生人口及勞動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金文博
2024年9月入學的小一收生流程昨日開始,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小學概覽2023》網上版發現,在全港超過500所小學中,有79所小學要在今學年合共減少90班小一,尤以沙田區減班最為嚴重,共縮減11班小一。區內的循理會美林小學、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及香港道教聯合會純陽小學更分別縮減了2班小一,葵青區、元朗區及黃大仙區亦分別減少了10班。
明年官津小一減1562學額
在學生人口減少下,學額供應亦出現相應變化。據教育局昨日發布的2024年度《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各小一學校網小學名冊》顯示,明年全港官津小一合共提供23,271個自行學額予家長在今年9月底申請,以自行學額佔總數一半推算,明年官津小一的總學額將會減至46,542個,較今年少約1,562個。
據教育局推算,2024年有約53,300名適齡升小一6歲學童,較今年少約4,000人。
身為小學校長的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持續縮班為教界帶來多方面衝擊,包括小學收生壓力持續增加,部分條件較遜色如校舍老舊、地點偏遠的學校,吸引力顯得更弱,更令教職員士氣變差,會擔心「殺校」而選擇轉到較穩定的學校工作,影響教學質素及學校日常運作。
他說,學校亦要花額外時間和資源作宣傳招生,推出額外免費校車和豐富獎學金等吸引報讀,形成不良和「奇怪」的風氣。
議員倡按區內學童數調節「開班線」
他認為,儘管教育局已推出包括合併、減「叩門位」等措施應對,但成效並不顯著,若不採取更強力有效措施,「縮班殺校潮」將持續。對此,他建議應彈性調節「開班線」,每年按該區學童人數浮動訂立相應開班人數,「相信可以『拯救』不少學校」,同時為收生較為充足的「大校」提供誘因,容許這些學校不用「開足」班數,讓部分學生流向收生較少的學校以維持運作,為未來學童人口可能反彈「留一手準備」。
朱國強又建議,特區政府應在人口政策方面下工夫,透過優先上公屋及現金獎等措施,提升市民的生育意願和生育率,甚至考慮有限度吸引「雙非」父母來港生育,長遠為香港保持充足的適齡學生人口和勞動人口。
新界校長會副主席、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特區政府應該透過優才計劃等措施,吸引更多大灣區內地城市以至東盟國家等非港籍學生到港就學甚至入籍,長遠維持穩定充足的學生人口及勞動力。
他又認為,教育局應為每所小學設定24班的開班上限,避免有「超級大校」出現,減低其他學校因收生不足的縮班殺校危機;爭取有意到內地港人子弟校的學生留港讀書,填補本港的生源不足、勞動力及人才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