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科技發展與香港建造業的未來論壇。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香港建築業界近年面對不少瓶頸,包括人手短缺、大量樓宇老齡化等。建造業議會昨日舉辦中國建築科技發展與香港建造業未來論壇,聚集兩地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助香港建築業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其中有學者提出透過人工智能「計算」方式,提高效率;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引用內地經驗,建議採用「組裝合成」減省人力。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強調,創新是建造業的關鍵,會持續鼓勵業界使用創新方法,不排除強制推行。

勞動力短缺一直是香港各行各業面臨的挑戰,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資訊技術,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在昨日論壇演講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丁烈雲認為,人工智能正在深入改變各行各業,從產品設計、生產方式、建築產品三個方面促進建築業深刻變革。在生產方式方面,他形容,「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將成為可能,善用建築機械人在不確定性條件下,進行智能演算,在建築產品形態方面,研發用戶行為識別、理解與需求預測等技術。

「組裝合成」人力減半省時六成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特別點出,北京亦莊藍領公寓在使用「組裝合成」後,人力需求大減五成,施工時間縮短六成等,以及順德大橋塔身的各部分都是在工廠內建造完成,因此只需要3名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高空作業,主要技術人員只需在控制中心監控及指導項目施工,這些項目技術值得香港業界學習。

自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以來,他多次率領香港業界的代表團到內地參觀不同創新建築項目,他形容「組裝合成」勢必成為業內焦點,本地企業亦朝着「Mi無極限」目標推進,除了積極採用「組裝合成」外,更在本地設立生產線。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建造業的發展重點,他認為必須將這些核心價值融入本地的項目建設中,特別是「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機場城市等,相信內地不同的科技公司,將可為香港業界提升兩三成的效率及生產力。

政府願牽頭 工務工程先行先試

在本港未來整體的工程量方面,甯漢豪預計會增至每年3,000億元水平,面對龐大的工程量,使建築業面臨挑戰,而創新是業界的出路,政府提倡組裝合成,機電裝備合成等高效建築等合成,以提升工地的生產力,達到工人少、速度快、節約成本等效果,以及採用嶄新物料,如強度高、體積小、重量輕的S690高強鋼。

她強調,特區政府會以創新思維,願意擔當牽頭羊及馬前兵的角色,在工務工程先行先試,採用新物料、新建造方法及新技術,為成功案例制定通用標準及規範,讓業界及審批機構參考。

甯漢豪表示,發展局已於今年4月成立專責小組督導研發政策,建造業亦肩負使命——研究中的「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除吸引全球人才及投資外,亦能夠為國家的建造及有關產品標準與國際市場接軌,幫助打入國際市場,並為國家與國際間建造標準進行對接互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