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名廚Jacky(左)與Ricky(右)希望香港早日重現昔日「飲食天堂」的光芒。 作者供圖

車淑梅

記得當年為了訂座Jacky Yu(余健志)的私房菜「囍宴」等了3個多月;又為了去品嘗Ricky Cheung(張錦祥)的西餐,我去了浸會校園,見到他和大學生們打成一片。最近兩位「鬼馬廚神」雙劍合璧合作電視飲食節目《主題Cook》甚受歡迎,取得該台的收視冠軍,可喜可賀。

節目已超過100集,到底靈感從何而來?Jacky答道︰「因為我不做私房菜後,當了品牌廚具的大中華代言人,去過200多個地區作宣傳,不同地區烹調豬牛羊都有其獨特的煮法,不覺吸收多了很多靈感。最難忘的是到雲南,以為當地只愛菇菌,原來他們也愛吃昆蟲,主人家當我上賓,端來脆炸的蠶蛹和蚱蜢,只要見不到牠們的腳再動,我也會禮貌地裝作好吃。」Ricky回應︰「我們的編審要求極高,又好記性,他會指這餸菜我曾在某地方煮過,不斷要求新鮮感,設計新菜式並不容易……我就在日常逛街市超市時留人家對話,記入腦中下次試煮。實在懂煮中餐對煮西餐有幫助,因為西餐變化不大,但中菜1小時的車程,已有兩個完全不同的面貌。」

兩位可有一次最有壓力的飯局?Jacky提起了一位城中名人︰「他吃過我的私房菜,立即邀請我到他的家中做菜,他對飲食非常講究,又有影響力,賓客也甚有名望的,他家中有17位工人,1,000多呎的廚房,我早早去視查,菜單也經過多番的溝通,結果賓主盡歡好滿意。」Ricky想了想說︰「我的壓力來自飲食前輩,例如蔡瀾、唯靈等,他們對飲食要求極高,他們喜歡吃那一款法國的鴨,有可能他們已吃過無數大師傅的手勢,我得打醒十二分精神,不過只要前輩說一聲,『好,下次煮一樣的』,我就會非常開心!也有可能我和唯靈叔的重口味相同,豬肉要肥,雞要連皮,每次見面都好開心。」

兩位成名之後,可有什麼改變?Ricky自覺自己沒有改變,「我由細到大都愛吃街邊小食,但總會遇上一些朋友走過來贈兩句『咦?祥仔乜你都食呢啲?』我開始留意以免吃得太張揚。」Jacky興奮地說,「我之前在廣告界20多年,生活沒有大變化,入了飲食界就像開了一道大門,可以上電台、電視。餐廳開業初期只有兩張半枱,後來最高峰全港有5家,外地也有3家,這是始料不及的。」

到底兩位名廚在家中的飲食習慣又如何?Jacky喜歡家爺仔乸一起吃飯,「我要讓他們試一些新菜式,例如當年還未流行口水雞,我也會讓家人一試,我要認認真真煮好飯菜,會早一兩天開始準備!」Ricky喜歡在家中打邊爐,「一日三餐都不會厭,之後成個煲放入雪櫃好方便,因為我放工後已過了買餸時間,打開冰箱有什麼便吃什麼,我不用靚湯去打邊爐,太過分,用靚湯底打邊爐,再加點牛肉加點蝦,算點,不如直接飲靚湯,其實清水已足夠。太太為何可以忍受我天天打邊爐?可能是她的意思,我是被迫的呀!哈哈哈。」

如果時間可以逆轉,兩位最想回到哪個階段?他們異口同聲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社會和諧,百花齊放,經濟就像火箭一樣,如果全球經濟環境好,香港飛彈得更快!當年酒店業花紅多達三四個月,夜夜笙歌,半夜的市面沒有兩三點也不會散Band,一片繁榮……他們都希望香港早日重現昔日「飲食天堂」的光芒。

實在,兩位名廚Jacky由廣告界到飲食圈、Ricky由西廚到中廚,轉新跑道絕無難度,懂得轉彎的人可以跑更遠,其實靈活的香港人應該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