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土地房屋短缺是困擾本港的主要深層次矛盾之一。為解決這由來已久的問題,新一屆政府大力拆牆鬆綁,發展局去年精簡土地發展程序,一般項目由「生地」變成可建屋「熟地」的時間,由最少6年減至4年;新發展區等大規模項目,由13年大幅減至7年。

授權同步進行多項程序

發展局去年12月公布《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下稱「草案」),涵蓋城市規劃、收回土地、填海、道路和鐵路工程等多個與發展相關的法定程序修訂,以壓縮發展時間表,加快造地以回應社會對土地房屋的殷切需求。

草案循五個方向修訂現有程序,包括:1)精簡及縮短法定時限;2)避免重複性質相近的程序;3)明確在法例授權政府可同步進行不同程序;4)改善不一致或不清晰的安排;5)精簡其他雜項程序以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發展局還藉此契機加強《城市規劃條例》中有關執管的條文,以更有效地保護鄉郊地區內具生態價值但正面對發展壓力及環境破壞的地方。

生地變熟地 6年減至4年

發展局發言人早前表示,各項措施對加快土地供應將起關鍵作用,一般項目由「生地」變成可建屋「熟地」的時間,將由最少6年減至4年;新發展區等大規模項目則由13年大幅減至7年。發言人強調,土地是社會發展及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礎,社會各界對政府加快土地供應,應對房屋及經濟發展所需,期望甚殷,政府會全力配合立法會的審議工作,讓草案盡早獲得通過和實施。

發言人又指,草案的各項法例修訂建議,充分考慮公眾和相關持份者的意見,在不同目標之間求取適當平衡。在提速提效的同時,亦確保發展程序繼續保持專業質素和適度的公眾參與,同時讓政府及早為受影響人士處理安置補償事宜。

事實上,精簡發展程序對加速土地發展,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社會經濟發展、吸引人才、提升本港競爭力均有正面作用,值得社會各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