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特區政府早前公布推出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共涉及兩萬名外勞。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昨日就此進行討論,多個工會到政府總部請願,反對有關方案。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回應外勞議題,表示明白勞顧會、勞方代表的立場,強調輸入勞工計劃是在三個原則之下推出,包括:保障本地就業優先,確保工人收入受到保障,加大本地勞工培訓並吸引勞工重返市場。

李家超指出,此次輸入外勞計劃針對建築及運輸業界,有限度輸入勞工,輸入配額佔整體欠缺大約一半左右,目的是在增加勞工之餘,確保本地工人可以透過培訓,甚至加大科技應用等,解決勞工短缺問題。對於容許26個低技術工種恢復透過補充勞工計劃輸入外勞,他強調僱主必須在本地進行為期4星期招聘不果,才合資格申請,每項審批都會諮詢勞顧會,政府每隔半年將整個輸入勞工情況諮詢勞顧會。

他表示,要確保香港有足夠勞動人口,服務不會下跌,令整體經濟有活力,對所有行業包括勞工都很重要。

在昨日的立法會會議上,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指出外勞政策是務實且具針對性,輸入勞工不是唯一填補職位空缺的選項,政府仍期望透過本地勞工填補相關職位,多管齊下,與商界及勞工界一齊做好本地員工培訓和支持。他強調,政府重視勞工界意見,但由於有關計劃是由行政會議批准,因此在不違反保密原則下與各界溝通,有些是以非正式會面進行。他又指,其他行業如面對勞工短缺,仍可透過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申請,勞顧會將嚴格把關。

勞聯勞工界議員周小松說:「為何推出計劃(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不設時限,時限一到可再檢討,屆時有需要才延續。」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解釋,每年建造業議會都會就未來5年人力需求推算,「自然地每年數字出來時,會提上新設的諮詢委員會溝通。」

有商界則擔心日後審批時,勞顧會勞方代表會阻撓。自由黨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指出:「如何令商界有信心日後經過(討論)此計劃,那六個勞方代表不會離開?」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指:「勞方資方過去那麼多年運作,大家都可為香港整體利益,一起做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