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全面復常後,訪港旅客人數回升,但旅遊及相關行業出現人手短缺,造成接待能力不足。經民聯昨日舉行記者會,指單是酒店業的職位空缺就超過一萬個,旅遊從業員人數僅恢復到疫前六七成水平,令旅業復甦受限。經民聯向特區政府提出5項建議,希望加快旅遊及相關行業復興,包括輸入人手、加強本地培訓、提供持續支援、推動業界數碼轉型及協助業界赴大灣區內地城市招聘人手。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樂見特區政府回應旅遊業界對人力資源的部分訴求,在輸入勞工計劃中分配6,300個和800個名額予航空業及旅遊巴行業,紓緩人手短缺問題,有利旅遊業整體發展。然而,本港自今年2月恢復全面通關以來,訪港旅客錄得持續增長,人力資源短缺是香港旅遊業面臨的最大阻礙,特別是旅行社和酒店,導致接待能力不足,影響正常運作。
「今年本港旅客逐步增長,頭5個月已突破1,000萬大關,隨着內地恢復全國通辦、特區政府推出『你好香港』,但旅遊業卻因人手不足難以維持服務質素,失去的生意機會流向鄰近國家,長此以往恐影響行業整體競爭力。」他引述政府統計,過去4年間香港勞動人口減少20萬人,「勢必影響各方面運作」,呼籲政府積極提供支援。
經民聯旅遊事務委員會主席黃進達表示,疫情3年不少從業員轉行,以旅行社為例,願意重返崗位的舊員工非常少,加之旅遊業復甦較預期緩慢,不少員工為維持生計只能做兼職導遊;酒店業缺員嚴重,房務員人手不足,導致酒店房間僅能開放六成,五一時三星酒店房價飆升至四五千港元一晚,很大因素是服務速度受限、房價水漲船高,引發遊客不滿,業界亦很無奈。
經民聯就旅遊業的人力資源規劃向特區政府提出5項建議,包括:為旅遊業推出特別計劃輸入外勞,長遠檢視旅遊業人力資源政策;加強本地旅遊業人手的培訓及支援;提供持續支援,讓旅遊業界有足夠資源增聘人手;推動旅遊產業數碼轉型,放寬資助項目和金額,以及協助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招聘人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