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西班牙的器官捐贈和移植體系被醫學界認為最完善,醫學專家指出,西班牙憑藉專業的機構、高效的培訓、適當的財政補貼以及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讓捐贈率穩步上升,這套「西班牙模式」也得到世界衞生組織(WHO)全球推廣。
西班牙的器官捐贈政策採用「推定同意」原則,所有公民都被默認為器官捐贈者。不過當地器官捐贈率顯著提高,始於1989年「國家器官移植中心」(ONT)的創立。該中心負責制定全西班牙範圍內的器官捐獻制度和審核標準,負責包括器官分配、組織運輸、管理等候名單、匯總信息及跨地區協調等事務。以醫院為單位的「捐獻協調小組」,也會協助ONT的器官移植團隊工作。
西班牙還從1991年起設立專項,培訓器官捐贈協調員和相關醫護,讓他們清楚了解發現捐獻者、理解法律規定、與家屬面談、對接受贈者等所有步驟。加上當局加大投入,為需要移植手術但經費不足的患者和醫院提供財政補貼,「西班牙模式」取得了相當成功,器官捐贈率常年排名全球首位,讓當地數以十萬計的器官移植人士重獲新生。
克羅地亞設「移植協調員網絡」
器官捐贈率同樣位踞前列的克羅地亞,也設有以醫院為基礎的「移植協調員網絡」。分析指出當地1998年就器官捐贈立法後,捐贈率並無明顯改觀。但政府在立法後不斷完善移植網絡、將器官捐贈協調列入臨床專業培訓、利用獨立審核保證捐贈質素,連串改革措施讓當地器官捐贈體系趨於完善,捐贈率也隨之攀升,年均增速一度超過20%。
提高器官捐贈率亦離不開宣傳教育。以西班牙為例,當地每年都舉辦一次器官捐贈培訓研討會,提供器官捐贈和移植的專業資料,供傳媒作正面推廣。對於想要了解相關知識的民眾,當局也開放24小時熱線,可以隨時致電諮詢。
專家指出,西班牙和克羅地亞的經驗說明要提高器官捐贈率,最重要是完善的器官捐贈移植體系。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專業培訓、加強公共教育、推動資金等配套支持,才能結合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讓民眾更好理解器官捐贈的貢獻意義,對器官捐贈系統的透明運作也更有信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