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導演莎樂韋絲(Charlotte Wells)首部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日麗》(Aftersun,見圖),講述一個30歲的年輕爸爸帶着11歲的女兒,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土耳其觀光勝地度假。影片隱晦地透過20多年後、已長大成人的女兒蘇菲視角,重塑了這段帶着某種距離的親密記憶。這是一部有關回憶和喚起回憶的電影,雖然主題比較溫暖,但圍繞着主題的元素則滲出一點點沉鬱的空虛感覺。

導演莎樂韋絲為電影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從一開始決定收集各自家庭的度假照片,從海洋、陽光和天空等瑣碎記憶片段來拼砌出整套電影,並在電影調色方面,參考照片去嘗試複製出顏色上的強烈對比和飽和度,希望從充滿現代感的飽滿色彩來呈現過去的片段,令《日麗》榮獲第61屆康城影展國際影評人周評審團獎。

正正故事建構在莎樂韋絲10歲左右跟父親在土耳其待了兩星期的回憶,順理成章將第一次潛水、第一次造訪古蹟遺址、泥漿浴、土耳其浴室,以及滑翔傘等那次旅程的快樂記憶注入到年幼的蘇菲(法蘭琪哥利奧飾)的生命中,無形間加強了整套電影的真實感。至於電影中飾演單親爸爸,跟伴侶離異的卡林(保羅麥斯卡飾)這個角色亦相當神秘,女兒蘇菲對卡林的認識,是透過她的記憶、成長時累積的人生智慧及影片背後發生的事所構成的,但她對卡林的內在依然一無所知。蘇菲一直嘗試揣測和理解,卻又與卡林保持微妙的距離。整體故事差不多全由蘇菲的視點出發,因此就是她也不完全清楚爸爸在經歷些什麼。電影中有某些部分是刻意沒有闡明的,以確保這是蘇菲的視點和連貫性,有意拓展讓觀眾跟蘇菲一同思考的空間。

今次《日麗》是有關珍惜與親人共聚的寶貴回憶,或者大家可以自行賦予電影的心底意義。 ◆文︰徐逸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