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時任《科幻世界》雜誌社社長楊瀟在荷蘭海牙WFS年會上。 受訪者供圖

在《中國科幻口述史》中,七位科幻名家的集體回顧,解密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給廣大讀者帶來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1989年,時任《科幻世界》雜誌社社長楊瀟應世界科幻協會(WSF)之邀赴聖馬力諾參加協會年會,這是她首次參加國際科幻會議。臨行前,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幫她聯繫了一名翻譯,結果到當地後翻譯生病了,臨時找來一位「不懂科幻」的留學生。楊瀟不得不硬着頭皮走進會場,僅靠兩本《漢英簡明詞典》和《英漢簡明詞典》幫忙。

當年的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程便是確定1991年WSF年會舉辦地,激烈的競爭在波蘭和南斯拉夫之間展開。在還沒有弄清WSF年會怎麼開、有什麼程序,也沒有來得及申報的情況下,楊瀟卻在大會發出了「到中國去!」的邀請。「在問答環節,嘉賓們反覆提到一個詞:discount,我趕緊翻閱《英漢簡明詞典》,上面的解釋是『貼現』。」楊瀟描述,她當時傻眼了,感覺特別狼狽,「天哪,什麼叫貼現?!」

奇葩「三三三三」翻譯模式

這個問題還未找到答案,一個又一個問題接踵而來。楊瀟只得請求嘉賓們將一個個問題寫成小紙條,讓她準備一下再回答。於是,在會議秘書斯賓拉德夫人李·伍德和與會嘉賓柴野拓美夫人柴野幸子的帶領下,走進隔壁房間,李·伍德把問題一個個羅列出來,柴野幸子寫下與中文形似意近的日本漢字。「真叫人哭笑不得,三個國家的三位女士用三種語言三種方式,邊說邊寫邊比畫,才弄清discount原來是『折扣』的意思。」楊瀟說,雖然準備不充分,但嘉賓們卻被她的熱情打動,被神秘的東方國度吸引,第二天走進會場便收到現場嘉賓的祝賀。

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播發了中國贏得1991年世界科幻協會年會主辦權的消息,然而,年會組織者卻迫於某些國家的壓力又收回了舉辦權。1990年, WSF年會在荷蘭海牙舉辦,楊瀟、向際純、申再望三人做足準備再次前往爭取。為節約經費,他們從北京乘火車經莫斯科、柏林抵達海牙,歷時8天8夜橫穿歐亞大陸。「一些外國科幻作家非常感動,認為不可思議,這簡直就是一次『科幻之旅』。」楊瀟說,嘉賓們再次被他們的誠意打動,最終確定了1991年WSF年會在成都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