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城巿大學去年研究發現,香港啟德河錄得34種藥物污染樣本,可說是冠絕全球,而藥物進入食物鏈,會導致抗藥性問題甚至產生超級惡菌,為本港帶來潛在的惡劣影響。為解決污染源頭,太平山青年商會昨日舉行《藥「勿」胡亂棄》啟動禮,將在今年6月至7月份回收家居藥物,於全港18區設置超過150個回收箱以回收藥餘,另外本月起到學校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藥餘相關知識的推廣,並邀請學生擔任宣傳大使。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江健鋒昨日在啟動禮上表示,商會去年舉行的《藥「勿」胡亂棄》計劃,在全港各區設置102個回收箱收集棄置藥物,為期一個月時間內收集了超過28萬粒剩餘藥物。今年除再次舉行回收月。該計劃的籌委會主席余善晴則表示,今年設置的逾150個回收箱,會放置在屋苑或公司的管理處,回收箱將清楚列明不可回收的藥物,每箱放滿八成就有職員回收。

邀學生任大使 學藥餘回收概念

江健鋒並表示,商會並與更多不同機構合作推廣正確處置藥餘知識,從教育着手,由源頭減少藥餘,邀請全港1,000名中小學生參與,委任為活動大使,安排藥劑師向同學分享藥物認知的正確概念,並鼓勵他們用繪畫比賽形式去呈現藥餘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商會希望能灌輸他們對藥物回收的重要性之餘,還透過他們宣揚訊息,令更多人關注到正確棄置藥物的問題。

城巿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化學系署理系主任梁美儀則表示,其研究團隊參與的最新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城門河和啟德河已驗出43種藥餘,當中有18種抗生素,而抗生素會令生物產生抗藥性,製造「超級惡菌」,醫院處方藥物時便需要把關,由源頭減少浪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