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星雲大師圓寂,海峽兩岸都因痛失一位佛學大師和高僧而痛惜。

星雲大師是世上活佛,顯山也顯水,套早年陸鏗的話說,他是以現代商業觀念辦佛學事業,建立了自己的佛學王國——興建300餘所寺院,全球創辦16所佛教學院、5所大學、57所華府學校等等,做的是營商生意,教化是蒼生,商業是手段,教化眾生是目的,因此他對佛學的傳播無遠弗屆,影響着千千萬萬的受眾。

星雲大師倡議的「三好、四給」──「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和「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佛偈,既生活化又易明曉,正是大至當政者及小至每個人應該追隨的人生臻善境界。有人稱他為俗世活佛,他的功德已是家喻戶曉。

其實,除了星雲大師宣揚的「三好、四給」人生哲學觀外,他還以自身的體會演繹忍耐的人生態度。

星雲大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發表了《我就這樣忍了一生》的文章,如醍醐灌頂,啟迪人心。

星雲大師回顧自己的一生,都是從忍耐過來,他認同這樣的觀點:「為做事,必須忍耐;為求全,必須委曲。」總結說:「我就是這樣忍了一生。」

星雲大師在文章的開首寫道:

「1985年,我從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來,將寺務交給心平處理。在傳法大典那天,記者們目睹滿山滿谷的人們對我種種恭敬,甚至匍匐迎送,好奇地問我何以至此?我突然想起國片『我就這樣過了一生』這句話,心中不禁感觸良多,回想大家對我的肯定,是自己付出多少的辛苦、忍耐所換取來的成果啊!如果將這部片名換一個字,改為『我就這樣忍了一生』,用來形容自己,應該是很貼切的寫照了。」

他概述他童年生活的顛躓無依:「我從小生長在亂世裏,先是軍閥割據,外強環伺;繼之中日抗戰,後來國共對立,家鄉的經濟本來就很落後,加上這些人為的禍患,生計更是困難重重。在糧食極為短缺的當時,我吃過麥渣餬粥,我以地瓜當飯,每天三頓,吃得都怕了起來。12歲出家以後,寺裏仍是以稀粥代替乾飯,經常一個月吃不到一塊豆腐,或一些素菜。這對於正值成長期間的我來說,當然是不夠納胃的,但是想到時代的艱辛、常住的難為,心中的感念使我忘卻了飢餓之苦,就這樣我養成能忍的習慣。」 (《忍了一生的星雲大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