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偉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現已有充分條件製作「香港品牌」的電動車。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電動車登記數字

理大教授鄭家偉倡整合認證優勢 搶攻右軚市場

香港致力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產業規劃是未來發展重中之重,而新能源汽車便是其中一個獲點名的策略科技產業。被譽為「港產電動車之父」的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本港具備高水平研發、部件採購便利等優勢,加上電動車製造所需空間遠比傳統汽油車小,現已有充分條件製作「香港品牌」的電動車,其團隊更開始與廠家洽商在港設廠。他認為,當前香港最重要的是加緊培訓電動車人才,並整合已有的檢測認證優勢,以搶攻佔全球四成的右軚電動車市場,助力實現經濟多元發展以及碳中和目標。◆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創科發展,本月中,國家科技部便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內容涵蓋深化兩地科研合作、助力科研成果轉化培育兩地高新科技企業等六大重點。

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特區政府近年先後在《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和《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大篇幅描述,並提出策略產業的規劃和願景。其中「藍圖」更表明,支持具實力或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先進製造生產線。

事實上,本港科研人員於新能源汽車研發一直走在世界前沿。其中鄭家偉團隊早於2005年已研發全電動車,2009年率先推出電動車MyCar,後因欠缺資金和產業支持最終將品牌和技術售予美國公司,2021年其團隊更研發出全球首架氨動力電動車。

廠房所需空間不大

對於當前的機遇,鄭家偉強調:「在香港製造電動車是極之可行的!」他解釋,相比傳統汽車產業需要大量佔地,電動車大部分都是「System integration(系統整合)」,幾個組件就能砌成一部車,因此廠房所需空間不大。「其實我們都同廠家商討,能否在香港引入電動車的工廠,在香港製作本地電動車品牌……未來『北部都會區』有好多創科用地,相信不難做到。」

港易獲又平又好零部件

此外,香港亦有着電動車零部件採購優勢,例如電池、摩打,全世界而言內地供應量佔最多,香港很容易得到很多又平又好的零部件,再配合本港優質的檢測認證,相信「香港品牌」電動車大有可為。

香港現正推動電動車普及,2022年登記數字已快速增至逾4.7萬輛,但佔汽車總數比率仍較低。鄭家偉認為,應該推動價錢相宜的「香港品牌」,增加市民選擇之餘,在維修保養方面也能更到位,「外國品牌可能只負責運部車來,由經銷商去賣,本地支援很少,想維修隨時等幾個月。」相比之下,「香港品牌」電動車在港研發和裝嵌,維修保養以至替換零件更方便,可為港人換車帶來更大誘因。

料內地對「香港品牌」感興趣

除了本地市場,他相信內地也會對「香港品牌」電動車深感興趣。而推往全球層面,香港還有另一優勢,就是現時電動車製造較成熟的內地和歐美等,均以左軚為主,「港產電動車以右軚為先,立刻便能輸往澳洲、英國、日本、印度等地,算起來大約是全世界四成潛在市場」。他認為,憑着「香港品牌」以及檢測、國際標準、法律等優勢,絕對有足夠競爭力搶佔海外的右軚電動車市場。

他特別提到,隨着電動車新時代快將到臨,香港有必要加緊培訓人才,包括加推專門的電動車學位新課程,因為課程由批核至學生畢業要五六年時間,「所以要即刻做,否則便趕不上未來的時間表。」同時因為電動車機械部分較少,更多是要處理充電系統、高壓系統、電腦等方面,也要支援現時數以萬計汽車維修人員再培訓轉型。

他並建議特區政府考慮津貼大學聘用本地研究院相關畢業生,以持續提升電動車研發,並拓闊人才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