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景灣畔業主委員會主席陳先生測量噪音。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記者實測發現大橋噪音一度達77分貝。
◆趙先生的單位其中一個賣點是可以飽覽無敵海灣景色,惟大橋由施工到落成啟用,為他帶來噪音苦惱。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將藍大橋近調景嶺沿岸未有設置隔音屏障。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啟用約百天,在方便駕駛者、單車愛好者及居民的同時,也為附近住戶帶來噪音困擾。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清晨到一個面向該大橋、位於維景灣畔的住宅單位,實測噪音水平長期超過70分貝,是住宅單位交通噪音臨界線,大橋卻未有按要求安裝隔音屏障。有住戶表示,在大橋施工期間已出現嚴重噪音問題,通車後來來往往的重型車輛聲響更困擾,「基本上不敢打開窗戶!」但噩夢遠遠未完,早前特區政府宣布在將軍澳132區進行填海工程,興建垃圾收集站、混凝土配料廠等六項公共設施,居民擔心屆時除了噪音加劇,空氣和水質污染問題接踵而來,促請特區政府衡量城市發展與居民安寧,做好預案甚至另覓選址。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在將軍澳區居住20多年的趙先生,於早年購入一個面向跨灣大橋的新樓單位,其中一個賣點是可以飽覽無敵的海灣景色,惟大橋由施工到落成及啟用,為他帶來連串苦惱。

大型車輛轟鳴擾人清夢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一個清晨到趙先生位於維景灣畔的住所家訪,甫踏入家門已聽到嘈雜的車聲。趙先生指着大橋的大型車輛說:「施工期間噪音已好嚴重,每晚難以入眠,工程完結後,噪音仍然超標。」記者即場用噪音測量儀在露台附近多次測量,均錄得超過70分貝。

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住宅樓宇的交通噪音水平(L10標準)定為70分貝。政府政策是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及資源許可的情況下,研究為這些道路實施直接緩解噪音措施,包括加設隔音屏障或隔音罩,以及使用低噪音物料重鋪路面,但大橋至今仍未有採取隔音措施。

趙先生表示,大橋建成後引來不少「電單車黨」飆車,駛經大橋的車輛擾人清夢,夜間噪音有時也超過50分貝,「從施工至今,我基本不敢打開窗戶,所有窗只留一條縫來通風,因為一開窗,就無法正常生活。」早在將藍大橋規劃興建時,居民已關注噪音問題,政府一再承諾建成後,會控制來往車輛的噪音,卻成空話。

擬填海再受空氣污染夾擊

噪音問題未改善,發展局早前更宣布擬在將軍澳132區填海25公頃,以容納廢物轉運站、垃圾收集站、混凝土配料廠、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及電力設施六項公共設施。趙先生既擔憂填海工程進行時帶來的噪音及空氣污染,也擔心設施落成後帶來的長遠環境污染問題,「填海這麼大的工程會產生很多噪音,貨車進進出出也會帶來噪音和粉塵,建成之後夏天吹南風時,垃圾收集站的臭氣會撲鼻而來。」

趙先生表示,居民的訴求卑微,只希望政府披露更多有關工程的資訊,好讓他們評估日後的生活,「問過相關部門具體用什麼方法紓緩噪音、空氣污染等問題?有無施工時間限制?至今沒有明確答覆,只空泛一句『不會超標』我哋點能夠收貨?」

他認為,若政府沒有預案解決填海,及有關設施帶來的環境問題,有必要考慮另謀選址,「這一區居民眾多,為何不能移至清水灣或東龍洲等居民少、不影響日常生活的地方呢?選址應是經綜合考慮,居民的意見都好重要。」

維景灣畔業主委員會主席陳先生表示,由於其住所的窗口面對公路的上坡路,故汽車行駛時需踩大油門,令噪音格外強烈,加上政府並沒有設置防噪音屏障,居民更受噪音折騰,「我家亦只敢打開廁所的窗通風。」除非施工時或設施建成後,居民隨時可進行噪音或空氣質量檢查,「假設不達標,政府會有補救方案以保障居民,否則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