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緩逢新春 700萬港人有同一個心願
過去數年,全港市民都在打疫戰。如今疫情回落又逢新春,節日氣氛重現香港,不論享受假期樂敘天倫的市民,抑或節日間仍要勞碌的打工仔,今年臉上都展現出過去3年消失了的笑顏。700多萬名市民有着不一樣的慶新春方式與故事,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訪問了多名市民,他們有來自商界、飲食業以及一直走在抗疫最前線的醫護人員,亦有弱勢常被遺忘的無家者及單親家庭。縱使職業和背景各有不同,春節活動亦各自各精彩,有人出國旅遊、有人有子相伴萬事足,也有人只因享受到一餐豐盛團年飯,就已經心滿意足,然而,他們無不希望新一年能疫除體健、事事順利,東方之珠回復昔日的光彩!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張弦
無家者感受家的溫暖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每年都會為無家者送上新春祝福,為街友們營造家的感覺並送上最溫暖的賀年祝福。70歲的街友穩叔於年廿九受惠社協送上的團年飯活動,與街友們一起感受賀年氣氛。他表示,一人一盆菜很豐富,有燒肉、切雞及海蝦等食品,令人垂涎欲滴,一眾街友紛紛吃得大豎拇指。
穩叔同時收到了保暖衣褲及購物現金券等,更讓他內心「暖笠笠」。到大年初二時候,他又收穫捐贈的薄餅,他和街友們都吃得開心。穩叔希望兔年有新的開始,「沒有什麼特別的願望,只希望自己可以身體健康、事事順利。」
雙程證媽媽盼領身份證
持雙程證的單親媽媽陳女士表示,春節就是在家與兒子一起過,「本來要去維園行花市的,但見太多人就不去啦。」疫情下為了節省開支,她一家人都不會出去慶祝過年,而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盡快申領到香港身份證,自食其力去照顧兒子並改善生活,給兒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制度無情,人間有愛。」她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可以為他們提供來港定居的渠道。
外賣員年初一賺到笑
農曆新年對飲食業外賣員而言,非但不是恒常假期,反而比平日更忙。外賣員阿史笑說,年初一的訂單比平時還要多,「賺到笑。」
阿史選擇了在農曆新年期間只休息初二及初三兩天,其餘時間正常當更。在小休的兩天間,阿史主要都是去父母等「最親的親人」家中拜年,「見到一些好久沒有見面的親人,感覺非常開心!」原本他還想去更多親戚家中拜年,但不少親戚都於春節期間出外遊玩,相信他們在疫情3年間悶得太久,所以疫情防控措施甫放寬後即時四處外遊,唯有等之後再上門拜訪。
回望過去一年,阿史指上半年日子非常難捱,到下半年才稍微好點。新的一年,他盼望生意愈來愈好,接單能「爆數」,接到手軟,賺多點錢。
他同時希望香港未來各方面發展得更好、做得更好,港人的開心指數不斷上升,希望「人人有工開,人人有飯食」,又希望特區政府多點聆聽市民心聲,推出更多惠民政策及措施。
商人一家享受泰國風情
香港防疫限制放寬,加上農曆新年長假,不少市民都把握機會出外旅遊,從商者譚先生就是其中一員,在新春假期與家人選擇到泰國曼谷自由行兼度歲。他表示,疫情3年都沒有與家人出國旅遊,一家人都對能去泰國享受陽光與海灘充滿期待,特別是孩子們一直想去旅遊,「很久沒乘搭飛機,小朋友都期待已久了!」
他表示,年三十當天一家人除了逛街購物,亦去唐人街慶祝新春,並指泰國唐人街充滿濃厚年味,很多人都穿上紅色的衣服到街上拍照,「喜慶年味,撲面而來,讓新春佳節更熱鬧、更溫馨。」唐人街更有不少舞龍舞獅表演,都吸引他們駐足拍照。
他昨日受訪時已回到香港,和親友們團聚拜年,在團聚中共敘親情、感受幸福。展望兔年,譚先生希望家人都可以健健康康、事事順利。
醫護休假拜年兼行山
前線醫護人員吳偉玲今年農曆新年假期只有年初二及年初三兩天。在可以短暫歇息的假期中,吳偉玲選擇四處去親戚家中拜年及吃飯團聚。經過逾3年多,她現在終可在疫情不嚴重及沒有限聚令、社交距離措施十分寬鬆的情況下與親人團聚。她感恩地說:「這個新年過得非常開心,讓我有機會與親人前往西高山及太平山行山!行山看風景實在非常舒服及放鬆!」
吳偉玲表示,疫情以來前線醫護人員努力奮鬥,超負荷運作為香港付出,非常辛苦,直至今年農曆新年前才稍微輕鬆點,沒有那麼忙碌,「因為本港疫情緩和,再加上同事們基本上都確診過新冠,不會再因此請假,令人手短缺情況得以稍微紓緩。」
吳偉玲指出,內地疫情逐漸緩和,對香港醫療不會帶來太大壓力,故她期盼新的一年,香港可以盡快恢復與內地全面免檢疫通關,讓兩地人員在沒有名額及核酸檢測等限制下直接過關,讓香港人可更方便地北上旅遊等,同時也讓更多內地居民可南下消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