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市碗碗腔劇團在鄉村進行惠民演出。
◆孝義碗碗腔劇團的演出。

近年,隨着國家一系列扶持舉措的出台,瀕危劇種迎來了一場「生命接力」。臨失傳的皮腔戲《鬧朝歌》早前在山西省孝義市碗碗腔劇團得以復排。老藝人任太榮一邊指導青年演員傳唱排演,一邊拉起了多年未演奏的低胡。「只要有排、有演,瀕危劇種的傳承就有望。」

目前,位於太原市的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博物館已初具規模。孝義皮腔戲正在積極申報參評非遺項目;任太榮被請回了劇團,嘗試將皮腔戲的板式改編得更豐富……一段時期,沒人演、沒人傳、沒人看,成了多數稀有劇種的生存境況。「演出一度愈來愈少,有時只是在一場大戲裏演出一段或幾段,三五分鐘,一閃而過。堅持下來的人很少,符合條件的傳承人都很難找。」說起這些,任太榮不無失落。

山西被稱為「戲曲的海洋」,2016年全國戲曲普查數據顯示,山西現存38個劇種,位居全國首位。然而,其中有26個劇種處於瀕危狀態。繼上年啟動全省26個瀕危戲曲劇種搶救工程之後,2022年起,山西將由財政出資,對每個瀕危劇種給予50萬元百場演出的資助。「十四五」期間,山西將通過深入挖掘整理、加強劇目創作和推進惠民演出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搶救瀕危劇種。

2018年以來,由國家文旅部藝術司牽頭主辦的戲曲百戲(昆山)盛典一演再演,成為全國戲曲傳承保護發展的重要活動平台和鮮明文化標識。百戲盛典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觀看戲曲演出、探討戲曲傳承、關注戲曲發展的熱潮,也為瀕危劇種保護起到了推動作用。人們發現,包括打擊樂、弦樂和唱腔等在內,稀有劇種仍然保留着一些原汁原味的東西,呈現出非常古老的音色和特點,值得當代戲曲創作借鑒。 ◆文︰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