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謝伏瞻30日談及平台企業監管時表示,無論企業還是監管部門,都不要把必要的監管與企業所有制屬性掛鈎。監管部門對於法有據的要大膽管,暫時沒有政策法規的,應加強調查研究及時制定監管規範,並允許企業有一定的整改時間,以減少損失,決不能朝令夕改,讓企業無所適從。對於企業而言,要提高受監管意識,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謝伏瞻當日出席「2022 鳳凰網財經峰會」指出,要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社會信心,就必須回應社會關切。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擔心的問題,中央也要明確無誤作出回應。謝伏瞻舉例說,平台企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的新業態,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孕育發展起來的,是中國的顯著優勢,創造了大量就業,在國際上也具備較強競爭力。「作為新模式和新業態,監管部門缺乏現存的法律法規作為監管依據,企業也沒有可以遵循的制度規範,因此,一段時間出現一些問題也是很難避免的,關鍵是要及時發現問題,依法進行整改。」
「關於『兩個毫不動搖』,中央的政策和提法從不含糊,是一以貫之的。但社會上總有一部分人曲解中央政策,把對所有企業相同的要求看作是對非公企業的歧視。」謝伏瞻舉例說,「中央提出推進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本是全黨的工作目標,是面向全社會的,是到2035年的目標,有些人則解讀為是要共民營企業家的富了,有的民營企業家也不敢投資了。還有些金融機構,面對同樣風險,寧投國企不投民企,以免其責。凡此種種,都戳傷了民營企業家的積極性。」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謝伏瞻表示,中央要求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並要求各級領導幹部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係。這些都為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掃清了輿論和政策上的障礙。
關於房地產業的發展,謝伏瞻表示,不僅防止房地產業的盲目擴張,吹大泡沫,製造風險,也能保證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和優質頭部企業健康發展,防止一刀切。今後,隨着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人口總量結構變化,房地產業增速肯定會下降,但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相差十幾個百分點,解決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新市民剛性需求還有相當大空間,在一定時期內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因此,推動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仍然是重要課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