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受到新冠疫情及冬季流感雙重夾擊,再加上近日天氣寒冷,求診人數急升,多間公院急症室昨日逼爆,伊利沙伯醫院、聯合醫院、仁濟醫院急症室的輪候時間超過8小時。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前往多間公院急症室採訪,發現處處爆場,部分求診者更排隊站至走廊甚至在廁所旁輪候診症,幾名員工則疲於奔命。有病人說:「私家醫院收費好貴,負擔不起,唯有排公院。」醫管局表示,求診者多因自身疾病或傷風、感冒求醫,同時低溫症求診的長者也增加,令急症室輪候時間延長,料情況會持續數天,呼籲一般傷風感冒等輕症病人轉向私營醫療求醫。

各急症室候診時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到聯合醫院急診室採訪,直至傍晚時分,輪候求診的病人仍然絡繹不絕,目測現場有近百名病人輪候診症。記者在急症室內直擊只有幾名護士等工作人員在病人之間奔波忙碌,負責照顧病人、推送病人前往分流站、回應家屬查詢等。幾名救護員則推着急救擔架床頻密出入急診室運送病人,平均約10分鐘便有3名病人由「白車」送來。

聯合醫院急症室門口,救護人員緊急運送病人。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求診長者居多

急症室內亦坐滿輪候就診的病人及陪診親友,更有人需站立等候,走廊及廁所旁亦見縫插針塞滿了病人。記者發現等候的病人大部分是長者,亦有少數兒童。現場職員表示:「現時想入急診室內睇醫生起碼要等候4個小時,要先進行病人登記,然後等候職員安排喊名分流。」

何女士陪同坐輪椅的丈夫到急症室求醫,她透露丈夫昨日感到不舒服,因此打算入急症室求醫,「由下午2點等到現在都未入院,感覺好無奈。」

私院負擔不起

現場所見一名4歲頭上貼着退燒貼的女童,坐在媽媽腿上,用手機觀看動畫片打發時間。她母親張太表示,女兒發低燒,快測不是陽性,懷疑是流感,「因為小朋友不是非常難受,除了發燒便是乾咳想嘔,所以來公院急症室輪候,因為私家醫院收費好貴,負擔不起,想着她不是好嚴重就等一等看能不能入公院急症室。」

誰知張太與女兒足足等了逾兩小時,仍然在輪候。張太表示若入夜後還未能見到醫生就去私家診所求醫。

伊利沙伯醫院同樣人山人海,病人逼滿急症室登記櫃枱外。來求醫的林同學最終放棄,決定去私家診所求醫,他表示「已經等了四五小時」。被問到護士有否說什麼,林同學說:「沒有,坐着等,繼續等。」

另一名病人韋先生則表示:「我被分流為『緊急』個案,但都等了數小時,(急症室)裏面都很多人。沒辦法,香港要排隊,人人都要排隊。」

面對多間醫院急症室有大量病人輪候,屯門醫院急症科部門主管劉柱良昨日表示,由於近日天氣寒冷,因為自身疾病或傷風感冒,甚至低溫症求診的長者增加,令急症室輪候時間延長。新冠肺炎疫情亦處於近期高位,部分老人院確診長者亦會被送到急症室求診,進一步增加急症室壓力。

劉柱良指,近日除屯門醫院外,伊利沙伯醫院、聯合醫院、仁濟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等候時間超過8小時。劉柱良希望候診市民體諒,亦呼籲相對輕症的病人改往私家診所求診。醫管局預計未來數天持續寒冷,急症室將繼續面對壓力,呼籲一般傷風感冒等輕症病人不要到急症室求診。「一般輕微傷風感冒,如果沒有特別氣促,可以先看私家醫生或政府門診,當然如果情況較差,(如)不能進食、頭暈、氣促,來急症,我們評估過後,都是適合的。」

平安鐘求助情況

缺人手做到嘔 倡加薪聘外援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一路做到無停手,一個上午已有幾百人來求診,主要是發燒、感冒……」一名急症室醫生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公立醫院逼爆情況嚴重,不少病人要等8至9小時,醫護及病房助理「做到嘔」。有醫療支援人員表示,今年冬季在新冠和流感雙重襲擊下,不少員工染疫請假,返得工的醫護便「一腳踢」,雖然醫管局提供特別酬金津貼吸引在職員工加班,但也是治標不治本,必須盡快補充新血,建議改善現職人員的薪酬,並改善退休重聘人員的假期待遇,以及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的申請門檻,以及加快推動「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廣納醫護。

多間公立醫院急症室有大量病人輪候。

根據最新統計,公院護士流失率高達10.7%,醫生流失率亦達8.1%,平日人手已顯不足,在病人爆增的冬季更加嚴重。在公立醫院任職的黃醫生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出現新冠疫情之前,每年冬季都是爆煲的高峰期,近兩年情況更為嚴重,冬季新增病人主要是長者,病症包括流感、肺炎、基礎病惡化等,亦有個別是低溫症。

指港門檻太高 難吸人才

他建議,在應對大量病人時,醫院內部可以先做調配,將不太逼爆的科室人員調往內科等急需支援的部門。至於長遠挽留人手方面,他認為,政府應重新審視醫管局大會成員結構,增加員工、工會代表及醫療界立法會議員等為醫管局出謀獻計。

此外,透過有限度註冊及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反應並不理想,尤其是特別註冊方面,大部分申請者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未符申請條件。一名公院急症室醫生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政府應放寬申請門檻,以及加快推動「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廣納醫護。「全球都在搶醫護人才,香港訂立的門檻太高,難吸引人才。」

仁濟內科走廊擺病床

醫管局員工協會副財政主任蘇小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與醫管局公布情況一致,她所在的仁濟醫院急症室病人較往常多,病人平均需要輪候8至9小時,內科病房床位亦非常緊張,「平時病床都不太夠用,會擺到走廊上,現在病人多了更是這樣。」

醫管局支援職系工會主席吳偉玲表示:「照顧病房的同事還是很辛苦,有時一間病房要照顧60個病人,比平時大概多10個人。」她指出,除醫護外,公院的文職、病房助理、清潔等支援職系員工亦面臨人手不足,缺口約一兩成,這類員工起薪點低(介乎1.2萬至1.4多萬元),漲薪需要的年期很長,難以吸引新人入行。

她並指,近期醫管局增加聘用退休人員以彌補人手,但不少重聘人員的假期較離職前大幅減少,令部分人卻步,她希望局方重新檢視重聘待遇。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