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嘉勤
今年政府施政報告公布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總開支約267.9億元。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相關事宜,有議員質疑每個單位建造成本平均89.3萬元過於高昂,又質疑政府在資料不全情況下,向立法會申請一筆過撥款。其實,「簡約公屋」需要進行土地平整等基礎建設,造價表面看來較普通公屋貴,不過能夠盡快改善苦候上樓劏房戶等基層市民居住環境,而且有關基礎建設亦可供未來發展之用。「簡約公屋」急民所急、物有所值;政府就「簡約公屋」向立法會申請一筆過撥款,亦是為了簡化審批程序,提速、提效、提量、提質增建房屋,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立法會應理性看待問題,既要合理監督公帑用得其所,亦要與政府共同努力,加快「簡約公屋」興建速度、為民謀福。
眾所周知,本港未來十年的公屋供應是「頭輕尾重」。若能夠在短期內興建「簡約公屋」,早一日讓居住在劏房的基層市民擺脫蝸居苦況,「簡約公屋」其實是「速成公屋」,具迫切性和必要性。
雖然,從賬面計算,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總開支約267.9億元,平均每個單位要89萬元,比普通公屋的成本更高。但從政府公布4個「簡約公屋」地塊選址來看,在較偏遠的地塊實在是超前發展,需要由建築署自行進行土地平整、排水工程等基礎建設,這些前期工程的成本必不可少。而且,日後這些基礎建設也用得上,並無浪費。而且扣除60多億基礎建設開支,3萬個「簡約公屋」的總成本為200億元,以200億分攤到萬個單位,每個「簡約公屋」成本大約68萬元,與普通公屋每個單位65萬元的成本相若。
在討論「簡約公屋」造價時,最不應忽視的重點是,「簡約公屋」能夠真正幫助劏房戶改善居住環境。有一些意見認為,政府興建「簡約公屋」不如繼續提供房屋現金津貼,紓緩基層市民經濟壓力。事實上,現金津貼並不能改善劏房戶的居住環境,只有入住「簡約公屋」,劏房戶才能徹底擺脫承受多年的劏房之苦,在入住「簡約公屋」期間又可繼續輪候公屋,利益有增無減。雖然「簡約公屋」看起來有些「貴」,但能迅速有效解民所困,立法會議員、社會大眾應該懂得取捨。
至於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政府就「簡約公屋」要向立法會申請一筆過撥款的做法,認為議員要確保公帑運用把好關。無可置疑,立法會有監督公帑運用的責任。不過,也要看到,立法會議員經常強烈要求政府盡力增加房屋供應,化解長期困擾香港的深層次矛盾。興建「簡約公屋」涉及水、渠及道路加闊等基建工程,需盡快開展,若分拆申請撥款,增加審批的行政程序,將問題複雜化,難以達到壓縮建造房屋時間的效果,這是否與議員要求政府加快房屋供應的呼籲自相矛盾?
香港已實現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重大轉折,政府和立法會都是愛國治港者的中堅,興建「簡約公屋」,盡快改善基層市民居住環境,是政府和立法會的共同目標。政府將向立法會提供更全面資料,以利議員監督「簡約公屋」撥款審批、款項運用,立法會、區議會、各個地區社團也應與特區政府攜手合作,簡化審批程序,令「簡約公屋」早日興建、落成,共同為民謀福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