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茶文化使作者印象深刻。作者供圖
◆作者體驗古法手工製作普洱茶。 作者供圖

◆ 良 心

晚宴前,彭哲主任給我們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西雙版納普洱茶歷史和茶文化特色。晚宴後,刀林蔭州長又安排我們參觀西雙版納茶文化展覽,並在同慶號茶業小院體驗普洱茶的古法手工製作,大家都感到新鮮剌激。回到酒店,我依然抑制不住興奮,將房間書桌上擺的西雙版納普洱茶書翻看到凌晨3點,躺到床上還在想着書中看到的西雙版納普洱茶故事。

普洱茶是西雙版納歷史最悠久、最有標誌性的文明符號。雲南普洱茶按照名山名寨的集中度,分為勐臘、勐海、普洱和臨滄四個茶區。勐海和勐臘都屬於西雙版納地區。西雙版納是國際茶界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帶、普洱茶發祥地和茶馬古道源頭,是具有1,700多年發展歷史的古老茶區,製茶飲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

西雙版納茶區均位於熱帶和亞熱帶混交位置上,地理、氣候條件獨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溫度適宜,雨量充沛,植被豐富,自然生態環境為大葉種普洱茶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為普洱茶品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境內各土著民族均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古茶樹、古茶園分布區域廣、品種種類豐富、種植年代遠久。全州古茶樹古茶園分布區域達13萬多畝,植株較多且連片的百年以上古茶園就有8萬多畝。勐海巴達大黑山野生茶樹王和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樹以及遍布全州的古茶園,便是茶史的「活化石」。大量的古茶樹資源,是普洱茶發展和人類發現並利用茶葉的活見證,是茶樹種質資源、基因發掘等研究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也是獨特而沉積深厚的茶文化的載體。

西雙版納不僅是整個雲南茶資源集中度最高的產區,也是自古以來各知名的普洱茶品牌的主要誕生地。西雙版納的茶山眾多,各具特色。茶界習慣將西雙版納茶區以瀾滄江為界,分為江北和江南兩部分。瀾滄江以北的茶葉生產以易武為中心,瀾滄江以南的茶葉生產則以勐海為中心。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江北(也稱江東或江內)是古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攸樂、易武;江南(也稱江西或江外)是新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巴達、帕沙、賀開、布朗。「紅酒論酒莊,普洱講山頭」,由於各茶山生態氣候、地理土壤各異,因此所產茶葉的口感風格也各有特色。西雙版納普洱茶從歷史上的茶馬古道開始便以山頭的名稱來界定特定口感的普洱茶。俗話說,易武為后,班章為王,是指易武普洱茶香揚水柔,口感細膩,像溫柔的皇后。而班章普洱茶則茶氣剛烈,口感霸道,像是一位王者。西雙版納還有出名的茶山老曼峨,茶苦得清冽純粹。離老曼娥不遠的帕沙茶山的茶又素以清甜著稱。

西雙版納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據史料記載,西雙版納地區茶葉生產活動始於商周,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西雙版納的傳統普洱茶早在唐代就銷往西藏等地。宋朝茶馬交易擴展到江南和中原一帶。明朝至清朝中期,西雙版納普洱茶生產達到鼎盛時期,瀾滄江兩岸古茶山年產乾茶10餘萬擔。自雍正年間起,古六大茶山的頭春茶被列為「貢茶」,分為「八色貢茶」。清光緒年間倚邦的金瓜茶至今還珍藏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內。清道光25年(1845年),普洱府組織用大青石塊鋪設從易武到普洱的茶馬古道,將普洱茶從倚邦、易武茶馬古鎮由馬隊運出,一路經普洱,到下關,過麗江,進四川,最後來到康藏地區,部分再轉銷到印度、尼泊爾等;另一路則經老撾、緬甸轉口到泰國、新加坡、印尼等中南半島和東南亞國家。1939年至1941年期間,西雙版納年產緊壓茶達到了2,000噸以上。在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起來的茶馬古道上,數不清的馬幫商隊馱着千擔萬擔的茶葉運往全國各地和南亞東南亞。萬里茶馬古道上終年馱鈴迴盪,商旅塞途,倚邦、易武古鎮一派茶莊林立、商賈雲集的興盛景象,構成了一幅邊塞風情與茶馬古道交相輝映的歷史畫卷。茶馬古道不僅是運銷之路、傳播之路,也是各民族經濟、歷史、文化的交流之路。如今傣族寺廟壁畫中印度文化、漢文化的色彩和線條,就是茶馬古道文化交流的印證。

西雙版納飲茶歷史與種植歷史一樣悠久,勤勞勇敢的布朗族是學界公認最早種植茶樹的民族,之後又將種茶技術傳授給了哈尼族、基諾族等山地民族。在千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各少數民族先民們結合自己的生產生活方式創造出了獨特的飲茶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茶習俗。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鍋茶、拉祜族的烤茶、布朗族的青竹茶等等。各族先民將之作為一種傳統,一代一代傳承至今。每個民族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詮釋對茶的理解,各自風俗奇特,地域色彩濃烈。與此同時,各民族在長期的種茶製茶、飲茶用茶活動中,製茶工藝、飲茶習俗彼此滲透、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飲茶習俗和民族茶文化,蘊育了積澱豐厚、博大精深的西雙版納普洱茶文化,也為我國的茶飲風情和文化塗上了濃墨重彩。西雙版納各族人民視茶為「上通天神,下接地鬼」的靈性之物,民間的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祭祀拜神、人際交流、走親訪友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茶。在西雙版納,飲茶、吃茶、話茶,飲的是茶香,吃的是茶味,話的是歷史。一片片茶葉,蘊含着一道道芬芳,只有靜心感受,才解其中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