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疫情改變着人們的消費習慣,昨日調查亦顯示市民花費在網購方面佔達31%,新城電台的活動環節亦特別安排專家傳授在全球數碼化下,零售業界對於2023年數碼營銷策略。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梁偉強昨指出,由於疫情不時有些禁足等措施,令人們在實體消費上有限制,網上營銷則變得相當重要。他建議,隨着元宇宙等新科技興起,商戶可以多嘗試利用新科技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在元宇宙的世界中,消費者或不會再有身份地位的不同,除了可以解決生活空間細的問題,更可超越限制,任何卡通人物或英雄人物都可以和你交談。」

本港產品灣區「鬥價錢」輸蝕

近年大灣區的數碼營銷發展步伐比較快,尤其前海,各大中小企希望透過創新科技進軍灣區市場。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總經理黃麗芳認為,內地與香港的營銷法規不同,如果有興趣進軍大灣區市場的商戶應了解清楚,同時香港的數碼營銷發展亦較前海落後,這方面亦需努力。梁偉強則認為,本港很多產品都被世界認為是有質素及設計獨特,在進入灣區市場很有優勢,但在「鬥價錢」方面則可能比較「輸蝕」。

和記電訊(香港)個人市場銷售副總裁黃興全認為,大數據對於數碼營銷很有幫助,因可更精準地掌握個別顧客的生活喜好和需要,但數據並不是愈多愈好,而是需要找出合適及有價值的數據,將其轉化成「盈利」。而在找數據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嘗試,因消費行為會不斷改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才能獲得新的靈感。

網絡營銷需拓展顧客忠誠

香港資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社交網絡的互動對數碼營銷是有幫助的,但要將其與顧客忠誠計劃拉上關係,讓企業與消費者建立一個長期的關係。至於元宇宙等新科技目前在港仍未算全面化,建議企業留意相關發展再制訂出適合自己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