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古蹟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袁賜弟(右)介紹展覽理念。
◆「文物黑盒」利用VR技術讓參觀者有如置身歷史建築之中。
◆回教清真禮拜總堂積木模型
◆香港大會堂積木模型
◆參觀者可利用AR技術與古蹟拍攝獨特合照。
◆雷生春積木模型
◆「虛實尋蹟—文物科技遊古蹟」展覽現場。
◆參觀者在導賞員的協助下體驗古蹟「密室逃脫」。
◆蔡騰翼演示以「互動文物長廊」欣賞古蹟之美。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以及作為「大灣區文物建築高峰論壇」的特備項目,由古物古蹟辦事處舉辦的「虛實尋蹟—文物科技遊古蹟」展覽日前於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開幕,利用創新科技展現香港歷史建築美學精髓。展覽立體呈現香港25幢特色歷史建築,參觀者穿梭其中,可以從虛擬實境中近觀歷史建築別具匠心的構造,也可以在古蹟模型前「打卡」留念,或從遊戲中獲得文物保育知識,在展覽場地趣味暢遊古蹟。◆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展覽「虛實尋蹟——文物科技遊古蹟」設「互動文物長廊」、「文物黑盒」、「樂影古『積』」及「密室逃脫」四大展區,各具特色,觀眾入場時還會獲贈由古物古蹟辦事處特別製作的筆記簿,邊遊覽邊記錄所見所得。「虛實尋蹟」這一主題正與展覽內容相呼應,正如古物古蹟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策展人袁賜弟所說,「虛」代表展覽所運用的科技元素,「實」則代表真實存在的古蹟本身,「我們實地參觀時更多看到的是歷史建築的外貌,很多時候卻會忽略古蹟內裏的細節,或者是精美的欄杆、藏於池塘中的牌匾等等,我們策劃這個展覽的原意就是想運用科技元素,將更多古蹟的一枝一節帶到大會堂,供觀眾細賞。」

文物長廊剖析古蹟細節

甫入展廳,便可於長約12米的「互動文物長廊」觀看16幢歷史建築的三維影像和影片,當中包括14所法定古蹟及一級歷史建築聖馬利亞堂、二級歷史建築保良局主樓,觀眾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歷史建築,透過放大、縮小或者旋轉影像,從不同角度仔細欣賞古蹟之美。展覽科技項目負責人蔡騰翼表示:「我們運用數碼影像採樣技術,於古蹟拍攝了海量圖片,再交給AI構建立體模型,經由人手修復後再利用AI技術對比檢測準確度。『互動文物長廊』提供廣東話、普通話和英文三種語言,可供八名參觀者同時體驗。」

袁賜弟補充道:「香港的古蹟其實非常多樣化,我們在選擇這16幢古蹟的時候,希望涵蓋港九新界、中西風格和各類用途,既有如鄧氏宗祠等的傳統中式建築,也有如舊北區理民府等的政府公共機構建築。同時,我們還會着重展示一些平時參觀古蹟時難以留意或不知其意的建築構件,如保良局主樓上的的束棒裝飾等,我們都會在這裏解釋其內在含義。」

黑盒探索非開放古蹟

「文物黑盒」精選四幢各具特色的歷史建築,包括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東華醫院主樓、猶太教莉亞堂及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利用虛擬實境(VR)讓參觀者恍若置身其中。因為部分歷史建築內部暫不對外開放,故參觀者可於「文物黑盒」中獲得包含圖像及語音導賞在內的全方位體驗,深度暢遊。

「樂影『古積』」展區則用玩具磚塊砌出三幢今年新獲評級的法定古蹟模型,包括建於1915至1916年的回教清真禮拜總堂,興建於1931年推廣中醫中藥的雷生春,及啟用於1962年的現代主義建築——香港大會堂,參觀者不僅可通過模型一睹古蹟的全貌,亦可以掃描模型旁邊的二維碼,以擴增實境技術(AR)與古蹟拍攝一張獨一無二的合照。以積木模型展示最新獲評級的古蹟其實也別有寓意,「所有古蹟的出現過程其實都是從無到有,是前人以砂石磚塊逐步建造而成,所以我們也選用一塊塊小積木,一點點砌成一座大模型,體驗古蹟建造的過程。」袁賜弟說。

藉AR玩轉古蹟「密室逃脫」

展覽另設虛擬密室遊戲,參觀者可在導賞員的協助下,藉助AR體驗一場古蹟「密室逃脫」,運用文物保育的相關知識,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獲得星星,繼而「逃離」兩幢法定古蹟——般咸道官立小學及東華義莊。策展人袁賜弟冀參觀者可透過遊戲了解兩間古蹟的有趣歷史資料,「希望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來到這裏,除了學習古蹟歷史知識,同樣可以有一個愉快且印象深刻的獨特經歷。」

展覽科技項目負責人蔡騰翼則表示:「古蹟涵蓋的建築面積頗大,如般咸道官立小學沿用至今,已經融入了不少現代設施。我們製作遊戲的時候要特別避開其中的現代設施,且需要將整個校園的重點範圍濃縮在這個7米乘4米的範圍中,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斟酌和思考,還要保證遊戲流程的安全。整個展覽我們用了半年時間去策劃和準備,也在不斷完善設計。」他更透露本周的東華義莊的密室遊戲將會更為精彩,「因為東華義莊一直都沒有改變用途,建築結構保持良好,內裏壁畫我們也做出了一比一的AR還原。」

「虛實尋蹟——文物科技遊古蹟」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十一月二十二日

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八時

地點:中環大會堂低座展覽廳(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