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今日舉行全國大選,被視為1957年立國以來選情最激烈的一次,多項民調顯示三大陣營都無法取得大多數議席單獨執政,極可能出現「懸峙國會」局面。有學者認為,若各陣營選後無法合作組織政府,到時還可能出現比「懸峙國會」更差的情況,即「四分五裂」的國會。
馬來西亞原本在明年9月舉行新一屆國會選舉,但執政聯盟內最大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與聯盟內其他政黨內訌,總理伊斯邁爾沙比里為平息外界對政府的質疑,上月宣布解散國會,觸發提早大選。
智庫華社研究中心前日發表調查報告指出,今次可能出現沒有任何陣營在國會擁過半議席的結果,各聯盟到時都必須拉攏其他政黨,以湊足至少112席來組織新政府。報告稱,若只聚焦由前副總理安華領軍的希望聯盟(希盟)、前總理慕尤丁領導的國民聯盟(國盟),以及伊斯邁爾沙比里帶領的國民陣線(國陣)三大聯盟,到時將有四種可能的組合,包括國陣與國盟、國陣與希盟、希盟與國盟,甚至是三方合組大團結政府。
希盟以35%支持度領先
根據民調機構YouGov的民調,希盟目前支持度為35%,領先國盟的20%與國陣的17%。大馬政治學者潘永強表示,這次大選後極可能出現懸峙國會,原因之一是民調顯示作為重要票源的馬來選民,對國盟與國陣的支持度大致接近,希盟也搶去小部分馬來人選票。潘永強指出,這屆大選如有懸峙國會,各陣營應早有預判並進行沙盤推演,因此籌組聯合政府相信不會費時太久。
首投族取向關鍵
智庫國際戰略機構高級顧問陳貞團則表示,各陣營選前不會公開與其他陣營討論選後合作事宜,以免影響自己的選情。各陣營在選前將繼續互相指責,同時全力拿下更多議席,以便選後能在籌組政府時擁有更大發言權。至於與政敵合作可能引起的黨內及支持者反彈,陳貞團認為只能留到選後才安撫,當務之急是爭取更多議席。
當地媒體指出,今屆大選結果存在不少變數,今次合資格選民中有600萬人是新選民,其中超過120萬人是在馬來西亞降低投票年齡後,獲得投票資格的18至21歲首投族,他們的投票取向將成為關鍵。此外,氣象局警告在投票日,馬來西亞多個地區將出現暴雨,可能影響投票率。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