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清

G20成員國領導人在峰會上握手言歡、面對面交流的情景,以及最終沒有胎死腹中的峰會宣言,都為危機堆疊交錯的世界帶來一絲希望。然而,今次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呼籲審查與中國貿易關係,不但是再度惡意詆毀中國,亦如同「撤回」拜登在G20釋出的善意,大大削弱其所作承諾的「含金量」。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近年已不斷發表充斥戒備和敵視中國發展的報告,甚至作出惡意詆毀和政治攻擊,屢次對涉及香港地區問題指指點點,除了對中美關係造成相當傷害外,這個包含極左及極右人士的委員會亦是美國高度分裂社會的縮影,尤其反映美國政界積累多年的對華成見難以消弭。

另一方面,委員會選擇緊接在「習拜會」及G20峰會期間發表報告,發出明確的政治性挑釁。其次,報告令人不禁細想「拜登的政治現實」。儘管美國民主黨中期選舉的選情比預計好,但共和黨幾可肯定會藉眾議院限制拜登的施政。G20峰會後,美國傳媒界亦紛紛馬上將焦點轉移至特朗普宣布參選總統,「重投」國內社會分歧。報告頓即令外界質疑──美國代表團經歷「習拜會」後回到家鄉,到底是否有能力實現其承諾和對華願景?

中方強調中美雙方應為兩國關係找到正確發展方向,推動中美關係向上提升,委員會報告卻如同告訴中方相反信息。中美關係近年深受考驗,在深層次利益議題上仍然是滿途荊棘,美國政客對中國仍是深存敵意。即使今次兩國領導人面對面會晤,輿論普遍認為兩國關係斷不可能回到從前,而是要為此進行一種新的探索、找到新的發展方向,最終建立新的化解分歧手段。如同氣候峰會所作的承諾一樣,如何實際落實、求同存異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