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度

書法,總是要有個性才好,像美術字那樣的書法就乏味了。我們愛吃水果,皆因水果各有獨特甜味,如果都像白糖一樣,恐怕晚唐詩人杜牧在寫楊貴妃的《過華清宮》一詩中,就不會有「一騎紅塵妃子笑」這樣的絕句了﹗

言歸正傳,今有海外王雪濤研究會會長楊永琚邀我對雪老的書法發表點見解,我便也來說幾句。

幾年前我研究王雪濤的小寫意國畫時,就留意到雪老非常個性化的落款。他寫的「雪」字呈三角形,上小下大,而「濤」字左邊三點從上而下由近及遠,右邊壽字最後的一筆豎勾像米芾的蟹爪勾,豎劃長而出勾更有力,故「雪濤」二字,令人過目難忘。可惜筆者沒有研究過他的書法,現在全賴楊永琚兄發了幾幅雪老的翰墨照,才得以有機會探討雪老的書法。

細觀雪老幾幅書法,才知道雪老書法的造詣比我想像的要高。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說︰「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雪老的書法正是印證了風神骨氣之說。

雪老的字並不算妍美,但卻頗瀟灑寫意。他用筆多取中鋒,雖行筆快,卻處處留得住,很少出現輕滑。雪老的字多瘦硬,杜甫詩言「書貴瘦硬方通神」,雪老的字骨氣洞達,且有神韻,所以稱得上具風神骨氣的好字。而他書法之風神骨氣又源於他平時作畫時,便注重立意於一個「氣」字。

雪老的寫意畫很重視骨法用筆,因為講究線條的質量,故他對線有很深的研究。他的線並非都是書法的線條,而更多是師法自然的線條。書法是法道自然,畫法也是法道自然,否則王羲之的啟蒙書法老師衛夫人為何會望着天邊的雲層對王羲之說橫如千里陣雲,而指着山上垂下來的藤說豎如萬歲枯藤呢?

看雪老的畫,便知他書法入畫,而看他的書法,又知他的線條是從寫畫而來,都是師造化。書法的線條和國畫的線條同源同理。

回想當年廣州美術學院院長胡一川請先師麥華三教學生書法,實在是高明之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