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醫院公開數據,短短十年(2006-2016年),檳榔就在湖南長沙造成了8,222個口腔癌病例。2021年湖南省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湖南男性口腔癌發病率已經上升到第5位,死亡率上升到第8位。中國台灣地區衞生部門也曾公布相關數據,每年患口腔癌的人大約有7,000人,每年死亡達3,000人,其中95%的人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有研究認為,因食用檳榔致病造成的醫療負擔已越千億元規模,大大抵消了檳榔產業的社會經濟價值。

口腔癌患者近九成慣食檳榔

著名口腔專家、北京凱瑞口腔門診部負責人宋曉玲醫生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檳榔中含有的氨基酸、生物鹼以及多種微量元素,適量服用是對身體有益的,具有驅蟲、消積、下氣等功效,這也是它作為一味中藥入藥的原因,用於治療日常生活中的蛔蟲病、消化不良等症狀。但檳榔中的主要成分檳榔鹼,可以刺激神經,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容易成癮。長期食用會對口腔產生嚴重的損害,甚至導致癌變。

北京雖食用檳榔的人不多,但宋曉玲醫生仍接觸過不少因食用檳榔導致口腔病變的患者。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長期咀嚼檳榔,會導致牙齒磨損量加大、牙齒變黑、牙齦萎縮等問題,形成牙周病。還會出現一系列口腔黏膜病,導致口腔黏膜下層纖維性變,張口度變小,進食吞嚥困難等,而這些口腔黏膜病都有癌變的可能。若檳榔和煙草共同食用,會直接加大口腔癌、喉癌、咽癌、食道癌等患癌風險。內地醫療院所數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約有88%有咀嚼檳榔的習慣。

2017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曾對長沙當地五所醫院口腔癌患者進行統計的數據顯示,2006—2016年十年間,因檳榔導致的口腔癌患者人數翻了近20倍。據研究預測,到2030年湖南與檳榔相關的口腔癌患者將累計超過30萬人,在全國則可能超過100萬人,造成的醫療負擔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大大抵消檳榔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