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法治大會」開幕致辭。

便利跨境民商事活動 發揮「一國兩制」三法域優勢

香港文匯報訊 由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舉辦的香港法律周2022壓軸活動──「法治大會:法治公義 普惠共存」昨日舉行,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開幕致辭表示,為把握內地發展機遇並加強區域合作,特區政府會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組長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3名司長任副組長。其中,律政司司長將領導一個專責小組,主力負責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與香港的民商事司法協助,促進兩地法律實務接軌,並在大灣區設立爭議解決服務的線上調解平台,便利跨境民商事活動,充分發揮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分別在開幕環節致辭,並邀得國際統一私法協會秘書長Ignacio Tirado就法治促進可持續發展發表主題演講。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亦出席了開幕禮。

在周一舉行的香港法律周2022開幕禮上,李家超以英文致辭,向一眾嘉賓介紹了香港的法律制度以及多元的法律專業服務。在昨日法律周的最後一天,他使用了廣東話致辭來說明「香港是一個中外文化並存的社會,兩文三語很普及的地方。」

特首:港可成為亞太法律調解中心

李家超表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香港可以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以及國際循環的「促進」,發揮自身所長,貢獻國家經濟發展。

他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對香港提出了「八大中心」的戰略定位,將會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要有堅實的法治、法律及司法制度作為基礎。因此,保持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對於特區整體在這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李家超表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實行普通法制度的司法管轄區。香港的普通法制度與世界不同經濟體以及國際商事規則相接軌。香港的國際法律人才經驗豐富,精通兩文三語,專業服務享負盛名。不同的國際爭議解決機構亦選擇在香港設立區域中心。

在中央與多國起草和簽署建立國際調解院的聯合聲明中,指定調解院的籌備辦公室設在香港。李家超指出,國際調解院的籌備辦公室將於香港特區成立,突顯了香港的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備受國際認可,更體現了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香港具備充分條件可以成為以『促成交易,解決爭議』為本的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針對外部勢力對香港國安法以至法治現況的抹黑,李家超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中央在兩年多前頒布實施香港國安法,對維護香港秩序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不單撥亂反正,法治亦得到鞏固,香港各方面都變得更安全、更穩定。未來,香港必須持續增強憂患意識,建立底線思維,確保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工作持久進行。

除了加強執法、情報收集、宣傳教育、籌備立法等工作外,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加強對外界說好香港的真實法治故事,「因為外國很多人士未必全面準確了解香港實況,單憑一些媒體報道,以及社交媒體流傳一些不實、不正確的信息,令他們對香港產生誤解。」

籲說好香港真實法治故事

李家超表示,香港法律周2022從多角度向世界展示了香港法律服務的發展成果以及國際視野,就是說好香港法治故事的一個好開始,「特區政府將繼續透過官員和不同界別領袖到外地訪問、宣傳和聯繫,以及在香港舉辦國際盛事和會議等不同形式,向國際社會說好香港的真實故事,展示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和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昨日主持了專題研討會,分別與多位嘉賓分享有關法治為何是香港各行各業成功的基石,以及探討多元化的爭議解決機制未來發展趨勢等重要議題。參與探討如何優化完善爭議解決機制的嘉賓包括特區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鄧國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主席、資深大律師袁國強,和香港故宮董事局主席、資深大律師譚允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