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訛稱包裹派遞失敗更新地址 500人遭套取信用卡資料
「包裹XXXX號派送失敗,請前往https://xxx.com確認您的地址以便再次安排送貨。」相信有很多市民近月都收到這種手機SMS短訊。這是香港本地詐騙集團針對港人的「服務式釣魚」新騙局,騙徒假冒香港郵政和不同快遞公司發短訊,引誘市民進入偽冒網站更新地址「以完成送貨服務」,由於短訊來自本地手機,以及需用信用卡支付僅僅6元手續費,令常用網購服務的市民頓感「安心」,詎料「一鍵按入」變荷包「大出血」,其信用卡快速被綁定到騙徒的手機電子錢包上,然後被騙徒到商店瘋狂掃貨。警方近日拘捕8名騙徒,揭發他們在一個月內發出100萬個附有超連結釣魚詐騙短訊,套取500名市民信用卡資料,當中有183人已被騙270萬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警方昨日公布案情指出,這是警方首次發現有本地騙徒利用實名登記的電話卡,在香港本地設置詐騙短訊發放中心,目標也是香港本地的信用卡用戶,其犯罪手法涉及到快遞元素,市民更應加倍小心。
警方指,因大部分市民都有用電子銀包或信用卡網購的習慣,網購通常也隨之附帶快遞服務,市民可能使用過不同的快遞公司,因此,騙徒漁翁撒網式發放詐騙信息,令不少潛在受害人在收到詐騙短訊後,容易自動「對號入座」上當受騙。
其次,是騙徒用6元手續費「釣大魚」,低額手續費令市民解除戒心,以為就算被呃也就損失6元,但其實騙徒的終極目標是騙取信用卡資料。雖然案中單一最大損失12萬元,最少損失600元,但騙徒向全港市民發放海量短訊,將令上當者倍增。
月發百萬短訊 誘入偽冒網站
警方調查並破解該本地犯罪組織的犯案手法,發現騙術自今年8月開始,在香港設立不同據點,假冒香港郵政及不同快遞公司,隨機向市民發送SMS電話短訊,短信附有超連結連至偽冒的網站,並要求市民繳交低額的手續費,以便完成送貨。犯罪集團利用從收債集團得來的市民身份證等個人資料,在網上向電訊商實名申購手機SIM 卡,然後安排人到便利店領取SIM卡。
為了增加市民上釣機會,騙徒利用俗稱「貓池」的電話數據機,同時插入數十張SIM卡,每日都發出大量假冒快遞公司欺詐短訊,由今年9月30日至11月8日,一共用300張SIM卡發出超過一百萬個欺詐短訊,高峰時一張SIM卡在3小時內發出逾7,000個短訊。這些欺詐短訊附帶一個超連結,訛稱有包裹派遞失敗,需要更新地址,誘使市民點擊該連結進入偽冒的快遞公司網站。
當市民進入偽冒網站更新地址後,騙徒打出信息要求市民用信用卡支付港幣6元的手續費,誘使受害人輸入信用卡資料,同時騙徒將有關信用卡資料綑綁至騙徒手機的電子錢包,這時發卡銀行會向市民發出一次性驗證碼,此時虛假網站就會彈出一個版面,要求市民輸入一次性驗證碼,聲稱為該6元手續費交易作授權。
「釣起」500張信用卡 涉款270萬
當市民輸入該驗證碼後,騙徒就成功將市民信用卡資料綑綁至他們自己手機的電子錢包。及後,騙徒安排俗稱「車手」的同黨,持電子錢包在全港各區購物,當中包括手機、電器、現金券及點數卡,每名「車手」每次交易可獲取500元至1,000元報酬,相信他們在3個月內,至少利用183名受騙市民的信用卡資料,在全港進行500次購物,令市民共損失270萬港元。
網罪科探員深入調查及情報分析,由11月7日至9日展開代號「黑雷」行動,在旺角、筲箕灣、銅鑼灣、荃灣及葵青的酒店及住宅單位,以「串謀欺詐罪」共拘捕8名本地男子(17歲至44歲),包括集團主腦及骨幹成員。行動中,警方檢獲一部「貓池」機、3部電腦、25部手機;另於旺角的酒店內檢獲295克懷疑氯胺酮,並在主腦身上起回19萬元現金。
警方亦在騙徒電子裝置內發現超過60名香港市民的個人資料,相信將會被用作登記購買電話卡。此外,警方發現500張信用卡資料,當中有部分已被綑綁騙徒的電子錢包購物,相信有500人中招,只是騙徒仍未成功用來綑綁電子錢包往購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