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兩年被熱炒的「元宇宙」概念,有人擔心其是否會像區塊鏈,如「流量明星」般隨着資本和市場的「審美變化」而變化?熱炒概念與體驗感存在的落差,也讓部分內媒發出「元宇宙越熱越需要冷思考」的呼籲。華東政法大學「經天學者」特聘教授、文化元宇宙創新聯盟(籌)創始發起人之一臧志彭認為,在初期經歷概念炒作、產生泡沫,這是必然發展階段,但應看到元宇宙能否真正為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進步帶來實質推動,元宇宙需「脫虛向實」。

提升底層技術 緊扣產業化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臧志彭認為當前全球仍未形成普遍共識,存在模糊。與元宇宙相關的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XR等同樣處於初級階段,距離理想的元宇宙,其底層技術要求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同時,元宇宙產業發展的相關制度體系仍有待構建。

當下,外行人看元宇宙,不僅「玄之又玄」,且與已有項目體驗存在落差。「從概念傳播角度來看,元宇宙未來必然會逐步退潮,退到趨於理性認知。但元宇宙的產業發展並不會退潮。」臧志彭說,元宇宙是一個整合型框架,包含了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的所有前沿技術,「隨着這些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廣泛應用,元宇宙也必然深入到各產業的實施應用層面,進而逐漸產生落地的實質性賦能實體經濟價值。」

對於元宇宙如何「脫虛向實」,臧志彭認為關鍵在於做好兩方面:一方面是元宇宙的產業化。不要讓元宇宙停留於概念層面,應通過科學的研發、生產、流通和消費等核心環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元宇宙經濟運行機制;另一方面則是產業的元宇宙化。利用元宇宙的普及,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等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釋放元宇宙對實體經濟的強大賦能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