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景榕主持《一帶一路醫藥行》介紹中醫藥在波蘭的歷史和發展。 作者供圖

陳復生

我們在攝製電視特輯《一帶一路醫藥行》的時候,特別選擇了前往波蘭,介紹中醫藥在歐洲當地的歷史和發展。適逢2018年,恰巧是波蘭獨立100周年,有人說波蘭是「悲傷之城」,但它同時也是「希望之城」。

波蘭因為地理位置獨特,16世紀時曾經是歐洲強國,可惜其後不斷被戰火蹂躪,逐漸走向弱勢,更曾經亡國123年,直至1918年,在波蘭人約瑟夫·畢蘇斯基領導下,再次獨立,重建國家。我們在華沙下榻的酒店,正好面對着以這位獨立功臣的名字命名、在當地最大的廣場,中央更豎立着紀念他的雕像。

不遠處的博物館,裏外亦有各式各樣的雕塑,都是紀念當年華沙起義而建立。歷經戰火洗禮的波蘭,由於獨特的位置,亦匯聚了不同文化。波蘭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休養生息,經濟迅速發展,積極重建,曾經被夷為平地的華沙老城,全部建築物皆根據戰前特色復修,現今整個城區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華沙必到的旅遊景點。

波蘭可謂名人輩出,天文學家哥白尼、物理學家居禮夫人和音樂家蕭邦,都是波蘭人。他們對音樂家蕭邦更引以為傲,到處都能找到他的影子——在街道上休憩的長凳,只要按着設置的鍵掣,就可聽到蕭邦的樂曲。

而在波蘭竟然讓我們找到中國文化的蹤跡,華沙著名的蕭邦公園內,佇立着一個中式涼亭。原來這個中國園在18世紀時,由當時的波蘭國王引入,這個富有中國特色的亭台樓閣,旁邊道路也被命名為「中國大道」。其後庭園復修,園內一對石獅上面,就刻着︰北京恭王府贈送。

說起中國文化,波蘭同中醫藥有着深厚的淵源,早於17世紀,波蘭傳教士卜彌格來到中國,曾在澳門、海南島和廣州生活和工作,對漢學有深入研究,包括地理、醫學、野生生物、風俗等範疇,被譽為「波蘭馬可孛羅」,著有《中國地圖冊》、《中國植物誌》、《中國醫藥概說》、《中國診脈秘法》等書籍,是中醫文化西傳的拓荒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