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追求養生的人們一般認為,盛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好的艾灸季節,並在這個時候通過艾灸來理療一些慢性疾病,也就是所謂的「冬病夏治」。那麼夏季過去,秋季還必須要做艾灸的原因是什麼?

許多人之所以認為夏季做艾灸最好,首先是因為夏天陽氣旺盛,做艾灸更利於祛除身體裏的寒氣。三伏天做三伏灸,目的在於「冬病夏治」。其次,夏天做艾灸,不容易發生着涼生病的情況。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內的陽氣也處在高水平,做艾灸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而若說夏季艾灸是「錦上添花」,那麼秋冬季節做艾灸,從出發點而言,則可說成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氣轉涼,秋風瑟瑟,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內斂及下降的趨勢,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的目的。

秋天艾灸效果非常好,通過艾灸可以在季節轉換時增強身體陽氣,如同該房屋打地基時必須要進行防水處理,只有保證地基的適當防水,房屋才會持久牢固。增強身體陽氣也就是對身體進行的防水處理,一定要把這個基礎打好,不能將夏天的濕氣帶至秋季,延至冬季,就會給身體帶來各種各樣的病痛,或者即使生病了,也不利於病情的好轉和痊癒。

秋季必須要做艾灸的原因

一、秋天易傷人體免疫力:

秋天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早晚溫差大。皮膚腠理開合,易受寒涼,耗損陽氣,免疫力下降,此時若人體陽氣不足,很容易受天氣刺激而出現體虛自汗,感冒流涕,過敏發燒,皮膚紅疹,夜寐不安(易醒,多夢)等症狀。

二、秋天乾燥,易傷氣損精:

秋天逐漸風大乾燥,加上夏天暑氣蒸騰,人體津液被加速耗損,就像樹木放在風大的沙漠上會快速乾枯。此時人體若陽氣不足,陽氣固攝津液的能力會減弱,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導致皮膚乾油,色素沉積,暗斑痤瘡,毛孔粗大,咽乾咽癢,目赤目脹,月經量少,脫髮,頭暈頭痛。

艾灸功效:固攝津液,潤膚抗衰,補氣養血,濡養臟腑。

三、落葉悲秋,秋露凝結:

秋天後日照減少,陽氣收斂,氣溫逐漸下降。風緊瑟瑟,落葉萎黃,環境悲涼,此時人體陽氣不足會造成焦慮抑鬱、自我評價低、消極少言;加上寒涼之氣漸多,造成血瘀氣滯,關節疼痛,胸悶氣短,嚴重者會生乳腺纖維瘤、甲狀腺瘤、婦科肌瘤囊腫等。

艾灸功效:寬胸理氣,溫養驅寒,活血化瘀。

艾灸療法作用是,恢復並強大臟腑功能,此時佔據臟腑的病邪(濁水消耗人體血液,是上火、炎症的主因;濁氣消耗人體元氣,阻塞經脈,是腫瘤、肌瘤、結塊的主因)被強大的正氣趕出臟腑、排出體外,這就是施灸時大汗淋漓的表現。

另外,艾灸療法是先補充臟腑正氣,艾灸到一定時間和數量後,臟腑元氣充足,功能恢復,人體元氣和艾的純陽之火聯合作用,使體內病邪(濁水、濁氣)通過經絡、血管、關節、皮膚毛孔,使體內的病邪之氣以汗液和放屁、打嗝的形式不斷地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