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陸慧英 港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昨日發布「數碼素養360」(2022)首輪研究結果。與2020年的調查相比,是次研究顯示,中小學學生體驗更多網上學習活動,對網上學習更有信心。在中學生與小學生比較下,前者的正面網上學習和福祉成效較少,亦較少向成年人尋求幫助。此外,中學生家長對子女的學習參與較少,育兒的自我效能感較低。

是次研究由港大教育學院首席研究員陳鐘榮、聯合研究員羅陸慧英等領導進行,旨在全面了解學生、家長、學校和教師在疫情期間多次停課後如何適應新常態,探討此期間對學生的學習和福祉帶來的積累影響。

團隊於今年7月至9月初收集數據,參與者來自20間小學和31間中學,包括逾8,000名學生、3,000名家長、800名教師和200名學校領導。

與2020年相比,2022年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小學生網上學習信心有所提高,小學生提升2.8%,中學生增加4.9%,但中學生獲得較少的正面網上學習和福祉。

至於家長最關心的是學校停課對子女學習的影響,同時增加與子女就讀學校和教師的互動和參與。此外,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認為他們在今年實踐更多電子學習。

五成半中學生曾旁觀網絡欺凌

研究又發現,在網絡欺凌經歷方面,五成半中學生稱曾是網絡欺凌事件中的旁觀者,小學生相關比例為四成,中學生亦較少向成年人尋求幫助。

研究團隊建議加強關注和支援學生的學習、網絡健康和社交情緒健康,並特別注意對中學生提供支援,同時需就學校停課對學生學業成績造成的積累影響作進一步研究。針對家長,當局應提供育兒服務和支援,尤其數碼育兒,以支援孩子的學習,特別應關注中學生家長,因為他們在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參與度都較低,而調查結果亦顯示中學生的數碼健康適應能力低於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