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製造業具數十年雄厚根基,未來有望在國家重視工業的政策下,加強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能力,幫助傳統工業集體升級轉型,實現「再工業化」。 資料圖片
◆ 史立德

推動高質量發展 擴大內外需市場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香港工業界表示,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發展實體經濟、推進新型工業化,尤其感到鼓舞。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擁有世界頂尖的科研實力和人才,而本地及珠三角的港資製造業更有數十年雄厚根基,未來可以透過強化區域合作,整合粵港兩地在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優勢『強強聯手』,加強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能力之餘,亦可以幫助傳統工業升級轉型。」◆香港文匯報記者莊程敏  

史立德表示,期望特區政府可配合「二十大精神」,推出更多配合國家發展的政策,例如本港可在新界北預留土地,打造「香港優勢工業」的示範基地和創科成果的「中試產業化」平台,並以優惠條件吸引本地和回流的港商以及海外的龍頭企業進駐,一方面配合習近平總書記發展實體經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精神,同時可樹立以創科、品牌、香港優勢來推行「再工業化」的範本,為香港工業注入新動力。

盼香港商品更易進入內地

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史立德認為這對港商而言亦是一大機遇。「隨着國家加快打造『統一國內市場』,可以進一步清除香港商品進入內地市場的絆腳石,令港商更能把握龐大的內銷機遇。」他建議,香港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具有難以複製、難以取代的優勢。在「外循環」政策下,香港可以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協助內地「引進來」、「走出去」的同時,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

對於香港未來經濟前景,史立德表示,過去10年,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香港多次納入國家戰略規劃,而在今次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支持香港發展經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反映中共在謀劃國家整體發展時,十分重視香港在中國新時代改革開放中的作用,提振香港社會對未來發展信心。

香港製造迎更廣闊舞台

他又指,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對香港事務高度重視,在關鍵時刻果斷推動香港實施香港國安法和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為香港踏上長治久安、由治及興清障除弊、破局開路。舉世矚目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及香港,再次證明香港在國家發展藍圖中的重要性。報告為香港的未來定綱指向,並表明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障了香港長遠的繁榮穩定,使工商界有更堅定的信心繼續在港投資興業謀發展,並助力特區政府破解深層次矛盾,團結合力為香港開創嶄新篇章。

隨着新領導班子上台,國家將昂首闊步踏上現代化建設的新里程,在建設「八大強國」包括「製造強國」的過程中,香港也必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舞台和新機遇。廠商會將發揮更積極作用,推動業界準確領悟二十大報告的精髓要義,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包括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新之中順時而為、就勢而上,以及抓緊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全力為經濟注入新動能,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時向香港所提出的期盼,為貢獻國家新征程、創造香港新輝煌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