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無獨有偶,10月19日,港交所正式發布諮詢文件,建議擴大現有上市制度,放寬5大類型的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也建議推出很多增加香港對創科企業吸引力的措施。湯哲輝認為,港交所進一步優化上市制度,對於香港股市有重要意義,屬「多贏」之舉。
根據港交所指出,研究允許5大類型的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並分為「已商業化公司」及「未商業化公司」兩大類,有不同上市門檻,諮詢期為兩個月。該5類特專科技行業公司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以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
港交所與滬交所錯位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新公布的施政報告,也建議推出很多增加香港對創科企業吸引力的措施,包括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共同投資基金」,以及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將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專責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
被問及此舉是否會與上交所科創板構成競爭,湯哲輝回答指,港交所與內地交易所定位不同,前者的投資者中,國際資本更多,「港交所對特專科技公司放寬門檻,將更好地促進科技企業走入資本市場,與內地交易所實現錯位,共同服務中國優質企業擁抱資本,走向世界。」
國際化較高企業可選香港
「上市不是企業發展的終點,而是做大做強的途徑。」他建議,企業選擇上市地,當視乎各自具體情況,關鍵是要找準定位,契合公司發展戰略。例如,主要產品和市場在境外,或者國際化程度較高,能得到境外市場及投資者高度認同的企業,推薦去港交所或境外上市;若需境內認可度和境內融資,則建議選擇A股上市;還有不少企業基於自身發展需要,選擇A+H,在兩地或三地交易所上市融資。
港交所研允5類特專科技公司上市
⑴新一代信息技術
⑵先進硬件
⑶先進材料
⑷新能源及節能環保
⑸新食品及農業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