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四大結構性趨勢」主動出擊 引入所需企業助升級轉型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公布將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撥300億元設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被外界視為「港版淡馬錫」。淡馬錫是新加坡政府全資持有的公司,國際上一般稱為「主權基金」,淡馬錫近年投資模式的最大特點之一,在於有明確的投資理念與策略,堅持要利用投資來把握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從「四大結構性趨勢」中主動探索投資機會,「投資當下,放眼未來」。
淡馬錫創立於1974年,最初目的是管理原本由新加坡政府持有的資產。雖然新加坡財政部長是淡馬錫唯一股東,但淡馬錫擁有本身的資產,而不是政府資金的代管者,公司既需要繳稅,亦會每年向股東(新加坡政府)派發股息。
目標遍及全球 彈性投資方式
新加坡政府不參與淡馬錫的投資、脫售或任何其他商業或營運決策,但淡馬錫在委任董事會成員時必須獲得新加坡政府同意,而董事會成員大部分都曾有在政府任職背景,例如現任主席林文興就曾擔任總理公署部長。不過淡馬錫的管理層則大多是出身於私人企業,例如現任行政總裁狄瀾加入淡馬錫前,就曾任新加坡王律師事務所的執行合夥人,擁有超過20年法律行業經驗。
淡馬錫的投資目標遍及全球,而且投資方式非常有彈性,公司作為積極活躍的投資者,經常會通過增持、減持或維持現有投資來管理投資組合,沒有固定的投資年期。為了在投資時同時追求回報與正面影響力,淡馬錫致力於在投資組合公司推行健全的公司管治制度,包括支持建立由具備豐富商業經驗的高水平、多元化人才所組成的董事會,以指導和支持高級管理層,但淡馬錫並不會指示其投資組合公司的商業或營運決策,一般亦不會在投資組合公司的董事會內派駐代表。
要求在星設分部 增本地職位
不過淡馬錫在投資海外企業時,一般都會要求對方在新加坡設立分部,並在新加坡提供一定數量的本地職位、管理層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新加坡人、企業必須在新加坡有一定投資。淡馬錫透過這方法,把新加坡需要的產業或企業引進當地,從而推動新加坡科技升級轉型。
此外,淡馬錫也有明確的投資理念與策略,公司近年設定了「四大結構性趨勢」,分別是「數字(碼)化進程」、「可持續的生活」、「未來新消費」及「更長的壽命」,並根據這四大趨勢來調整投資組合,包括投資於能直接推動這些趨勢的企業,以及借助這些趨勢來發揮潛力並實現增長的企業。淡馬錫國際副行政總裁謝松輝去年12月受訪時表示,淡馬錫的投資趨勢指引公司建立具前瞻性和韌性的投資組合,取得可持續經濟增長,並向低碳經濟過渡。
關注非上市資產 回報率超10%
除了投資成熟的已上市企業外,淡馬錫也着重投資非上市資產,例如新創企業等,過去10年淡馬錫的非上市投資組合年回報率超過10%。非上市新加坡企業在淡馬錫非上市投資組合中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一。謝松輝表示,對於每一項投資,淡馬錫都會進行自下而上的內在價值測試,除了看重投資的預期回報外,亦會關注投資目標與「四大結構性趨勢」是否一致,是否符合ESG(環境、社會和管治)的框架。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