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將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圖為李家超昨日向傳媒展示首份施政報告的封面。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 據悉政府擬參照啟德社區隔離設施的建築模式增建過渡性房屋。資料圖片

李家超今發表首份施政報告 附政策措施篇章方便市民跟進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社會各界均對報告內容充滿期望。李家超昨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媒體時表示,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多次提及「一國兩制」和涉港論述內容,充分表現中央對「一國兩制」的高度重視,亦是香港未來工作的行動指南(詳見A4版)。他透露,會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有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當中涵蓋土地房屋問題,以及如何增強香港的競爭力等。他表示,除了在施政報告的不同範疇訂立了很多政策措施外,同時附有「政策措施」篇章,讓大眾可跟進在施政報告下其他領域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李家超今日上午11時發表他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提出關於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等措施和政策。他感謝社會各界過去三個月提供意見,又感謝政府團隊齊心支持,促成這份「屬於市民的施政報告」。

政府主導建過渡屋 料延長租約

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約有14.4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8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不少輪候者正蝸居於環境惡劣的單位,社會各界均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充滿期望。早在李家超參選行政長官時,政綱上已提倡精簡建屋程序,同時倡議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在一些已建成一兩幢、但未有配套的公屋項目上,容許居民選擇是否提早入伙。李家超早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亦明確指出,會在施政報告中交代建屋流程提速、提效及提量的具體落實方案。

有消息指出,施政報告內會提及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數目,並會由政府主導,負責過渡房屋的設計和主要興建工作,建成後才交予非牟利等團體營運。據了解,政府會參考啟德社區隔離設施的建築模式,令過渡性房屋項目樓高可達4層以上,並設有升降機。

至於過渡房屋的土地主要來源仍是私人發展商,消息指租約年期會延長至5年或以上,以能更好發揮過渡屋「中轉」功能,希望讓入住居民可接駁上公屋。事實上,全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的過渡房屋項目「南昌220」的兩年租約期已於上月底完結,逾90個曾入住的家庭僅約25%成功「上樓」,部分家庭被迫重返劏房,足見過渡性房屋的供應量及延長租約期需求殷切。

消息並指,特區政府亦提出包括理順土地平整及處理渠務事宜,亦會就組裝合成建築法提供更清晰的政策予業界跟從。

增港競爭力 擬設「搶才」辦公室

至於李家超昨日提及的增強香港競爭力,人才是當中至關重要的元素,尤其是後疫情時代。消息指出,施政報告建議設立專門統籌人才政策的小組或辦公室,並協助勞工及福利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等多個政策局,研究在創科、海外人才的子女在港讀書等方面提供誘因。

李家超前日亦在社交專頁發文指,其首份施政報告選用綠色封面,代表希望、生命力及和諧穩定,期望施政報告可讓公眾相信,香港未來充滿希望。他說,政府亦會積極創造機遇,為香港注入源源不絕的動能。

他又指,早前反覆思量,市民心中想要的施政報告、他們關注的問題及對香港的願景。他昨日亦在社交平台發文,呼籲市民屆時記得登入其社交專頁收看直播。

市民可透過網頁www.policyaddress.gov.hk收看李家超立法會發言及記者會的現場直播。他宣讀完畢後,報告全文亦會在www.policyaddress.gov.hk發放,相關文本及刊物除在民政事務總署轄下20個民政諮詢中心派發外,市民亦可到16座政府辦公大樓、7間主要公共圖書館及全港60個公共屋邨商場索取重點單張。市民亦可利用民政諮詢中心內的電子服務站瀏覽施政報告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