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立秋已經過去了,又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我又開始了行山的活動,行山一定要攜帶2公升的水壺,一塊朱古力,草編的帽子,要穿上長袖的恤衫、長褲,防止蚊蟲叮咬。生活在最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怎樣才能居高臨下,盡覽維多利亞港兩岸的美麗景色,原來跑上香港島的小馬山,走金督馳馬徑,是最美麗的風景線。身為香港人,未有試過俯瞰香港海峽兩岸的風光,實在是最大的損失。

要登上香港島的小馬山,有不少路徑。最方便的一條,就是乘搭港鐵,由港鐵太古站B出口,沿利基道,經南豐新邨接康柏徑、樹木研習徑出柏架山道走一段車路,轉走金督馳馬徑。山友可沿山徑走至紅香爐峰附近大休。大休後繼續沿山徑前行至岔口,轉左走衛奕信徑1段,經畢拉山電台至小馬橋,小馬橋旁山路下山接回金督徑返回柏架山道,下午2時完成,沿車路返回鰂魚涌東匯享用下午茶。

金督馳馬徑是香港的一條郊遊路徑,位於港島東區鰂魚涌至北角的山麓,以第十七任港督金文泰命名,相信是他於在任時曾經常在這條道路騎馬郊遊而得名。金督徑平順好走,可長可短,沿途經過不少山澗小溪及林蔭,即使炎夏走在其中亦不覺辛苦,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清涼的風撲面,走起來更加心曠神怡。

另一條路徑,先到港鐵天后站A出口,在柏景臺下的天后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坐小巴49M去到寶馬山培僑中學落車,培僑中學旁邊有一條石級,直上可到達一個小公園的入口,沿着寶聯徑行到盡頭的一條梯級而上,走過金督馳馬徑又接鰂魚涌緩跑徑繼續,路段錯綜複雜,沿路有路牌所示方向登山就方向正確(切勿行寫往晨運園地的方向,雖然可以登上小馬山,但路程崎嶇),到了金督馳馬徑往東邊走,行藍圈所示的梯級(路牌寫往柏架山道),登小馬山的路口,有衛奕信徑2段的標柱,轉上衛奕信徑2段便是。

登山之後,最初只可以睇到鰂魚涌、太古一帶景色,遠景可以睇到九龍飛鵝山、大老山一帶風景;往上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行左手邊南方的小徑,經過小馬山橋繼續行,開始連維港、IFC、ICC一帶都清晰可見;行到小馬山頂連大潭水塘全部都可以欣賞到,被綠油油的山勢包圍住的大潭水塘好似仙景一樣,往上望還可以看見有座單一的建築物屹立在群山之中,這就是陽明山莊;雖然視野開揚,可以360度欣賞到全景,不過要留意烈日下這段路無遮蔭,慎防中暑。

多數人選擇鰂魚涌起步登小馬山飽覽180度維港景。這一條路線,連行三山,包括柏架山、畢拿山以及小馬山,不但鄰近鰂魚涌市區,而且非常易行,更能飽覽180度維港以及九龍美景,景色絕對不亞於太平山山頂。這條路線由鰂魚涌出發,全長大約6公里,只需2小時30分鐘便能走完三山,是一條新手闔家歡行山路線。

起點是柏架山道自然徑。由港鐵鰂魚涌站A出口,出站後向右行,沿着英皇道行,便會到達行程起點——柏架山道自然徑。這裏出發,可以到達柏架山道和大風坳 ,細看港島及東九龍景色。

在柏架山道自然徑起點開始行,根據路牌方向沿柏架山道的斜坡上山,初段都是上斜石屎路。兩旁都有樹蔭,行走時不會太熱。途中會經過大潭郊野公園,行10分鐘後右邊會見到金督馳馬徑的入口,繼續往大風坳方向行走,慢慢沿石屎路上斜,沿途景色慢慢變得開揚,可以看到港島以及東九龍的景色。途中會看到帶有橙紅色樹皮的小喬木紅皮糙果茶,遠看像是塗了橙紅色的顏料。小喬木紅皮糙果茶是由香港前林務總督於1903年首次發現。

繼續前行20分鐘左右,便會到達大風坳。大風坳位於海拔300米高,設有涼亭讓人休息。大風坳涼亭後方是畢拿山天梯,是本港最有名的港島徑天梯,可以經由梯級登上畢拿山。這段梯級總共有599級,雖然並不陡峭,但是走起上來都頗吃力。走完599級梯級後,便到達畢拿山山頂的觀景台。畢拿山上風景怡人,可以俯瞰湛藍的大潭水塘以及大潭灣一帶,還有紫羅蘭山和陽明山莊,另一面可以將港島以及九龍東部一帶的開揚景色盡入眼簾,更能遠眺柏架山,360度都能看到美景,是個進行攝影打卡的好地點。

在畢拿山觀景台觀賞景色後,繼續沿路直走接上衛奕信徑,向小馬山方向行。沿途景色非常開揚,由太古到魔鬼山、觀塘一帶盡入眼簾,可以一邊看着群山起伏景色一邊行走,15分鐘後左邊會有小馬山的標高柱,便來到小馬山山頂。小馬山海拔高400多米,山頂上可清晰遠眺港島東及九龍東兩岸景色,風景非常怡人,可以看見180度的維港景色。小馬山山頂最特別的便是山峰上有個發射站及已廢棄的三角網測量站,有人於外牆塗上塗鴉,吸引不少人打卡。於小馬山打卡後,向前走會經過小馬山橋,在小馬山橋前,有一個記錄碑。繼續沿衛奕信徑走直到接上柏架山道,隨後沿路下山回到鰂魚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