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格(左起)、量子專家Daniel Greenberger和區澤宇合影。 受訪者提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桂煬)香港城市大學與今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人淵源甚深,阿斯佩是城大高等研究院資深院士,而城大物理系講座教授區澤宇,與蔡林格則是老朋友。他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縱觀全球量子技術發展,中國已在密碼技術方面取得領先地位,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香港各間大學近5年來亦「招兵買馬」,聘請多位重量級學者,大有銳不可擋之勢。

區澤宇直言,歐美在量子領域仍處在領先地位,但中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其技術發展速度驚人,在部分領域甚至已經超越外國。香港對於量子物理的投入則在起步階段,需要加強對基礎物理的支持。區表示,學生如果對物理以至對「工程化」量子物理有興趣的話,不妨可以考慮投身該領域,成為首批相關專家。

未來或催生「量子貨幣」

區澤宇說,量子力學雖是抽象概念,但一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莫大關連,諸如電腦和手機等資訊設備,就是屬於科學界帶來的「第一次量子革命」。3位獲獎人的理論則奠定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基礎,一旦相關技術被「工程化」,屆時人類生活將再次改變。

部分量子技術和現象違反常人直覺,運作原理與一般電子設備完全不一。區澤宇直言,要將其納入應用層面,需要重新編碼等工序。不過,當新型機器以「平行式處理」取代「序列式處理」,大量數據內容可被同時分析和執行,計算能力、保密程度和靈敏度都會指數式上升,未來甚至可能催生「量子貨幣」,在數碼上比起比特幣更安全可靠。

區澤宇憶述,當年在讀博期間已認識蔡林格,當時蔡林格來到區所在的實驗室參觀,兩人曾多次交流學術。他形容蔡林格為人親切,有一次區澤宇攜同家人到奧地利旅遊時,蔡林格親自招待,並帶他們飽覽古老的奧地利學院。

諾貝爾獎獲獎研究透過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量子思想與現實有出入,不過區澤宇特別指出,科學世界充滿「驚奇」,未來量子理論再度出現大轉軚也未必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