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武生(左起)宋洪波、梁兆明、李秋元和王志良。

資深傳媒人彭美施(施姐)去年投資的粵劇《呂布情傾貂蟬》帶着意料之外的問題(文武生失聲)順利公演,雖贏盡口碑,但對追求完美的彭美施來講肯定不滿足,也不容許初次做班主的第一台戲,在有瑕疵的情況下完結。今年12月8日至11日《呂布情傾貂蟬》再度重演,文武生王志良及花旦林穎施已經做好準備為觀眾呈獻精彩的演出。同時施姐更加碼製作以忠、義、勇、智、俠、情為題的《武俠》粵劇專場,新編六段折子戲,網羅當今香港新生代四大文武生梁兆明、李秋元、宋洪波、王志良,以及當紮花旦林穎施、梁非同演出,以新派包裝來傳承經典粵劇。行內又將有一番熱鬧景象。

知道彭美施去年投資《呂布情傾貂蟬》所花費大於收入,今年再重演之餘還加《武俠》專場,演員人數眾多,她要兼顧的更多,精神、金錢投放也更多,難道不怕辛苦?彭美施坦言:「我秉持的一個理念,是提升粵劇的矚目度,這樣才可以有效推廣。我搞粵劇搞上癮,欲罷不能呀,《武俠》專場是因為自己喜歡睇武場戲,而且知道文武生、武師他們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很艱苦,希望可以借機表揚一下他們。我以後每年都會繼續推動粵劇,已經滿腦子新構思,都是希望可以提高粵劇製作水平,我覺得在表演行業,舞台視覺效果在任何一個表演項目都很重要,粵劇要與時並進,所以我們要結合科技包裝,例如投影和3D效果等都必須結合科技。還有如果我遇到一個好嘅人才都會嘗試造星,因為粵劇都需要偶像演員,有偶像對傳承起很大作用,看看任、白兩位前輩影響幾代戲迷,有一班忠實粵劇戲迷支持才能夠走下去。」

新舞台效果吸引年輕觀眾

梁兆明稱:「固定的歷史人物不能有變,粵劇和戲曲在表演和形式方面是偏向傳統,但傳統之中亦可借助新元素、新科技,成為新舞台效果,正如今次會用到投影,甚至3D效果,帶給觀眾新體會,並從而吸引新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觀眾。」

作為新世代粵劇演員的梁非同亦謂:「正因為我自己是新生代,別有一番體驗,更希望透過創新讓更多新世代喜歡和關注粵劇,令粵劇文化得以走得更遠、繼續傳承下去。」

正如西九戲曲中心顧問小組主席楊偉成講,粵劇傳承除培養演出的接班人外,亦需要培養班主,沒有人投資,演員沒辦法有演出機會。現在難得施姐肯如此投入粵劇,她從開始創作到製作都參與其中,對舞台上的設施需求從來不吝嗇,對演員照顧有加,咁嘅班主「絕對要保育」。的確在粵劇行業有班主演員才有戲做,製造出更多就業機會,對行業貢獻最大。

一班青年演員更感激施姐願意投資在粵劇上,又勇於創新,在粵劇表演上加入很多新元素,期待有更多合作機會。記者感覺施姐將成為粵劇界第二個李居明,希望香港粵劇界行業在這些有心的班主支持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