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銷售除了和「被拒絕」分不開外,也一定涉及「談判」。議價自然是談判,爭取有利的付款方式、優惠和數期,也不離談判,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銷售,也每天都在談判,只是大家都不自覺。日常生活中的推銷例子非常普遍,例如夫妻之間,小至說服對方去看哪一場電影,吃哪一家餐廳;大至租樓或買樓,生不生小孩,無一不涉及銷售自己的想法,也無一不涉及談判的過程。替子女報讀名校的家長面談、求職見工,以至追求異性,也無一不是在推銷自己。就算是牙牙學語的嬰幼小孩,想買玩具不果,就在店內放聲大哭逼父母就範,又何嘗不是一種銷售技巧和談判方式?

人人都是天生的銷售者,但不是每人都是談判專家;日常談判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到底談判成功的秘密在哪裏?

例如現在有一個橙,要分給兩個人。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公平分配是最好的方法。但其實大部分人都很少深究,兩個人會拿分配到的橙做什麼?如果一個人只想喝橙汁,另一個人卻需要橙皮和橙肉做香橙蛋糕,很明顯地,一人一半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做法。談判就是要找出彼此的需要,然後達成一個「共贏」的方案。例如分橙的例子,不是一人一半,而是將橙榨汁,橙汁歸想喝的,橙皮橙肉歸做蛋糕的,才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有人喜歡用利益一面倒,自己贏盡的目標和方式去談判,但只贏不輸的零和遊戲,誰又有興趣和你長期合作?最後輸的還不是自己?因此,尋求雙方利益,大家共贏的談判方式和態度,才是談判成功的關鍵。

政府要推新政策時,何嘗不是一個銷售、談判、尋求共識、達至共贏的過程?觀乎回歸以來,議會爭拗愈演愈烈。不少反對派的議員,號稱盡監察政府之責,實質卻只是想贏取對政府不滿者的選票,事事為反而反,甚至不惜煽動社會矛盾,官民對立。這種只求個人成功連任,不顧香港整體大局,不理市民未來福祉,只想「獨贏」,不求「共贏」的議政方式,注定失敗。

談判,除了要尋求共贏外,也需要妥善準備,才能知己知彼。推銷一方,要找出對方在利益上的真正需要,計算出能滿足彼此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然而,政府在推銷政策前,是否有做足夠的民意研究?是否有放風摸底探測持份者的反應?是否懂得用有效的文宣向社會推銷?有沒有用共贏的想法去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