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一個微信抖音迅速在網上流傳。內地一位女士坐飛機,座位後面是一個帶着小孩的女人,看樣子小孩已經是懂事年紀,但兩個小時航程,小孩一直吵鬧不停,踢座椅,打桌板,無片刻安寧,而那個媽媽完全不理安然入睡。坐在前排女士不勝騷擾,先是好言相勸,對方不理,嚴詞制止又不聽,叫來空姐調解,依然制止不了孩子繼續叫鬧,做媽媽的完全不理會,還惡語相向,直到引起公憤。

現今家庭孩子少,每個都特別矜貴,個個都是「王子」、「公主」,殊不知真正的王子公主,從小就要受嚴格的禮儀訓練,不張狂、不失禮、不輕浮、不嬌氣,有良好教養才會受人尊重。而我們一些被寵壞的孩子,公眾場合大吵大叫,動不動撒潑打滾,哭起來沒完沒了,吃沒吃相,坐沒坐相,說話不知場合,見客沒有儀態,深究起來,皆是因為孩子的父母沒有受過訓導,缺少家教。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教養的家庭都有家規,吃飯、會客、待人接物都要講禮教。吃飯,不可隨便說話,咀嚼不能出聲露齒,喝湯不能咂嘴,雙手不能上台,要放在桌邊,不可五指張開,要半握拳,不可玩弄餐具、碗筷,不能朝桌子咳嗽打噴嚏,魚刺碎骨不得吐在桌上,要吐在紙巾裏,桌面要保持乾淨,碗裏不可留有剩菜剩飯,夾菜要夾靠近自己的盤中,不可夾他人面前的菜,碎碴掉在地上要自己拾起來,吃完飯桌上不可杯盤狼藉。

會客,衣着要整齊乾淨大方,頭髮要梳理整齊,見人要打招呼,雙手側垂,不可在客人面前搔癢、挖鼻,回答客人問話要直視,不可打斷他人談話,接受禮物要大聲道謝。家中富裕的子弟不可自覺高人一等,不可在學校和眾人面前講家長的身份和家事。平日舉止要率真大度,不可矯揉造作,不可扭捏作態。說話的聲音要有節制,「齒尖音」是被視為「小家氣」的嬌聲嗲氣,女孩用這種發音有失身份,如此這般的禮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記得上中學的時候,我在北京就讀的那間女子學校,有講授禮儀的課程,英文老師會在課堂講授西洋餐桌禮儀,我們很喜歡聽得入神,但很快文革來了,這些被斥為崇洋媚外,勒令停止,那位英文老師被批判得幾乎沒了命。可惜13歲的我,沒有聽全餐桌禮儀,成年後要從頭學起。

被破壞,被遺忘的中國家教家訓,看似繁文縟節,但從小養成,會終身不忘伴隨一生,禮貌高尚的言談舉止成為自然,使你受到尊重,贏得愛戴。